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复科学与复经济学.pdf
文件大小:124.6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5.32千字
文档摘要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表明了科学正处于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成思危,1999),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科学范式的大变革。如果说相对论排除

了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幻觉,量子力学排除了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迷梦,那么,

作为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混沌论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

性的狂想(格莱克,1990)。而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自然科学每一次理

论与方法的重大变革,都成为经济学创造思维的源泉(张永安、汪应洛,1997)。

因此,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必然会对经济学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复

杂性科学与经济学展开一些讨论。

二、复杂性概念

苗东升(2000)认为,从科学方法论角度看,复杂性应是复杂性科学的首要概

念,需要给出它的科学定义。按照传统的理解,简单与复杂是相对的。一个事

物在未被认识以前是复杂的,一旦被认识了就简单了。复杂性研究的提出最少

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明确提出建立复杂性科学也有10多年,但复杂性

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

对象,给出不同的复杂性定义。据郝柏林(1999)介绍,麻省理工学院的Seth

Lloyd编辑了一份清单,至少有31种不同的复杂性的定义。也许根本不存在统

一的复杂性定义,至少目前不必追求这种统一定义,多样性、差异性是复杂性

固有的内涵,只接受一种意义下的复杂性,就否定了复杂性本身(苗东升,

2000)。

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复杂性:

(1)表现出复杂性的复杂系统一般是有大量的、不同的、相互作用的单元构成

的网络。每一单元都会受到其他单元变化的影响,并会引起其他单元的变化。

(2)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系统的整体不再为部分之和,部分与

整体之间不只是现象上的因果关系,而是“一只活鸡被分成两半就不再是活鸡

的两半”的关系。复杂系统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系统对初值具有很强的敏感

性。

(3)复杂性是系统的某种动态行为,往往伴随涨落。复杂性表现在系统是动态

的、开放的、远离平衡的;系统是自组织的,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核心。而且复

杂性也意味着系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并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

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与完善;系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能与环境相互

作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

(4)复杂蕴涵着复杂多样和层次结构。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每一

层次均构筑其上一层次的单元,同时也有助于系统某——功能的实现。在系统

变化无常的活动背后,呈现出某种捉摸不定的秩序。应当承认区分不同层次上

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试图探索掌握不同层次的复杂系统活动背后的东西。

(5)复杂性是系统、组织的内在属性而不是个体、单元固有的属性。它来自复

杂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组织和适应能力。复杂性表

现在系统的状态能被“看到”,也可以理解,但却无法把各要素或单元间的复

杂而非简单的相互作用进行一一的还原。在经济系统中尤其如此。经济组织在

更多情况下表现为一种自我构造。如从企业的行为,我们推不出它的成员的行

为;了解企业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也推不出企业的表现。

复杂性的本质、内涵要求我们不能把复杂性全部归结为认识过程的不充分性。

我们必须承认存在客观的复杂性,真正的复杂性应当是具备自身特有的规定性,

即使一个复杂问题已被人们认识、找到了解决方法,但它依然是复杂的。也就

是说,复杂性是客观世界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属性,不会因为

科学的发达而消失(苗东升,2000)。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复杂性问题进行简化的

时候必须遵循这样的路线:必须在保留系统产生复杂性之根源前提下进行简化。

这同经典科学在面对复杂现象时总是设法把复杂性简化掉,即把复杂性当作简

单性处理是明显不同的。复杂性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进行

处理。

三、复杂性科学与复杂性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从亚当·斯密算起,已历经200多年,其间虽有李嘉图、

穆勒、马歇尔、凯恩斯等数次革命,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牛顿经典科学思想在

经济学上的移植和应用。他们对于经济现象都习惯地从单一的因果角度对复杂

的世界做还原论和确定论的思考,以为经济本质上是一个以线性关系为基本特

征的、经济的对象世界是一个满足线性叠加的世界,那里没有间断、混沌,更

没有突变和分叉。他们用最优化、均衡、理性、稳定等概念来解释、分析、预

测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其相应的经济模型是线性(或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