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
2区位理论就是确定经济活动的最佳区位和最佳空间结构的理论。
3区域与经济区域
(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即它总是体现为一定的地理单元,是地球表
面的一个地区,且在空间上具备连续性;
(2)区域内部具备经济活动的一致性(相同性)或关联性。
4同质区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一致或相同的区域。
5功效区因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而形成的区域。
6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效的地区
空间。
7.区域分异的基础(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
8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与空间运行规律的应用
经济学。.研究内容一、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运行二、区域经济增加与发展三、区际分工协
作与区际利益协调四、区域经济的组织与管理
9学习区域经济学的意义经济活动的三个层面:(1)国民经济活动(2)企业经济活动(3)
以政府为中心的地方经济活动
10区位的重要含义是指人类活动在特定区域空间中的位置。这种人类活动自身或实体称为
区位主体。
1经济区位即是指企业、产业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等区位主体在空间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2区位条件指某一区域所具备的满足某种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属性。
3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原因,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区位理论是确定区位主体的最佳区位选择和经济活动的最佳空间组织的理论。
5区位因子(经济因子(成本因子:运费因子,非运费因子.收入因子)非经济因子)
6工业区位理论1.最低成本学派●有关运费因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有关劳动力费
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有关集聚效应对工业布局的影响2.运输费用学派3.市场学派
利润=销售收入—成本4.成本-市场学派5.社会行为学派
7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1)市场标准与中心地系统的等级体系K=3系列,其中心系列为
1、2、6、18、54等,市场区域系列为1、3、9、27、81(2)交通标准与中心地系统的等
级体系K=4系列,其中心地系列为1、3、12、48等,市场区域系列为1、4、16、64(3)
行政标准与中心系统的等级体系
K=7系列,其中心地系列为1、6、42、294等。其市场区域系列为1、7、49、343
8空间集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集聚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生产要素在企业内的聚
合;二是若干企业在某一地区的聚合.
9集聚经济效应是指因为产业在某一地区的集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1)生产成本的节约;
(2)减少协作成本;(3)形成外部经济性;(4)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5)扩展市场扩
展。集聚能产生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6)促进创新。
10集聚机制●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的关联性●获取集聚经济效应
1集聚的类型●指向性集聚●经济联系集聚●效应集聚
2.影响集聚的原因●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基础●区域内核心城市的管理水平、组织能
力、城市的承载能力、政策环境等软环境条件。●区域的文化教育、观念、开放程度、生
活条件、素质对产业集聚有吸引能力;●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知名度;●生态环境的
承受能力。
3集聚体:(1)产业指向性相同形成的集聚体;(2)经济联系形成的集聚体;(3)地方化的
经济集聚体;(4)城市化的经济集聚体;(5)沿重要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的产业集聚体。
4集聚的空间效应●区域极化现象●区域空间的分化●从动态过程来看,集聚是一个不停
强化的过程。
5哈格特的空间扩散模式:●对流●传导●辐射
6对空间扩散模式的概括●周围式扩散●等级式扩散●点轴式扩散●跳跃式扩散
7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空间组合形式。
8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9区域空间结构模式1.极核型2.点轴型3.网络式
10弗里德曼提出的区域空间形态(1)离散形(2)集聚形(3)扩散形(4)均衡性
1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理论一、增加极理论经济增加的速度并不是均匀地体目前各个产业。
在经济增加过程中,某些主导产业或者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处在支配地位,
吸引起更多的资本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