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pdf
文件大小:184.5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2.06千字
文档摘要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教案:经济学基础课程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

对经济学的基础认识,并培养其应用经济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系统、市场机制及其运行规律,并具备基本的

经济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领域。

2.掌握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学意识。

3.理解和应用供给与需求理论,解读市场运行机制。

4.学习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认识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调控。

5.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分类

(1)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2)经济学的分类与分支领域

(3)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1)供给与需求理论

需求的决定因素与需求曲线a.

供给的决定因素与供给曲线b.

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c.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d.

(2)市场结构与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决定a.

垄断市场与市场失灵b.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c.

3.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1)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生产总值a.(GDP)的测算方法与意义

常用经济指标的计算与解读b.

(2)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模型a.

经济周期及其特征b.

(3)货币与金融市场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供求关系a.

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b.

(4)就业与失业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a.

失业的类型与影响因素b.

(5)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a.

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与目标b.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授课法:结合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式进行生动讲解。

2.讨论与研究:安排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践与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4.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和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个性化指导:提供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讨论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3.综合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展开综合

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

4.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主教材:《经济学原理》(Mankiw,G.N.著,李玮,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经济学原理》习题与案例导读(Mankiw.G.N.著,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现代宏观经济学》(杨志刚,李曙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经济学杂志、经济学评论等相关期刊的部分文章

七、教学环境与条件要求

1.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支持案例和图表的呈

现。

2.提供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所需图书及电子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课程概述与导入

第二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三周:供给与需求理论(上)

第四周:供给与需求理论(下)

第五周:市场结构与竞争

第六周:国民经济核算

第七周: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八周:货币与金融市场

第九周:就业与失业

第十周: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

第十一周:复习与讨论

第十二周:期末考试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案安排,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评估方式,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培

养经济学思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