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1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经典题型) .pdf
文件大小:224.3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81千字
文档摘要

2021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经典题型)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理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加更绝对优势(或更高效

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处在绝对劣势(或效率更高),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

产自己存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用其中一部分去互换其存有绝对劣势的商品,从而提升两国

的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商品的生产量,加深消费者福利。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核心是论证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同样的产品情况下,其中一个国

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中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处于绝对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国

际贸易同样可以为双方带来利益;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在劣势,仍有可能展开互利贸易。一国

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大一些的商品(具备比较优势),同时进口本国绝

对劣势相对小的商品,便可以赢得利益。

要素丰裕度:衡量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资

源的相对供给量。有两种定义要素丰裕度的方法。一种是以实物单位定义,另一种是以相

对要素价格定义。

要素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采用的生产要素的女团比例。在资本与

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采用的资本-劳动

比率。

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多少进口商品,或者说是一国出口商品价

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如果a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a国的贸易条件可以表示

为px/py。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的倒数。

相互市场需求法则:具体内容:在一国国内,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去同意。国家间商品经济的具体内容比例就是由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市场需求同意的。

互换比价或贸易条件与否不利应当就是贸易双方彼此对另一国出口商品市场需求程度的高

低而的定,只有在相互市场需求平衡,一国输入商品数量恰好等同于另一国输出商品数量

时所构成的互换比价才彰显商品的国际价值。若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

产品市场需求数量及市场需求减少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市场需求越是少于它对外

国商品的市场需求,贸易条件就对它越不利,贸易条件越是吻合外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互

换比价,也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就可以取回更多的外国商品。

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提供曲线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

和出口的商品数量。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产业

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

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战略性贸易政策:详述题6、尚无答案中心―外围论:主要论点:

a、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是中心,发展中国家是外围;中

心是工业制造中心,是技术创新者,外围国家提供原材料、市场,是技术模仿者。

b、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转差。

原因: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同,工会作

用不同;

c、外围国家必须推行工业化,后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出口替代战略;

贫困化增长(政策含义):1)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

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日益增多价格却越来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

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予以调整。

(2)出口贫困化快速增长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过程种发生的一种可能将情况,

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有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的必然产物。

普惠制:普惠制,即普遍优惠制,简称gsp,是一种关税制度,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

适度关税

绝对配额:所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低额度,达

至了这个额度后,便不许进口。

关税配额:是一种进口配额与关税相结合的形式。它是指在配额额度内进口,可以享

受优惠关税或免税,超过额度却要按一般正常的税率计征关税。有的国家则对超额进口加

征附加税甚至罚款。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主要区别在于:绝对配额规定一个最高进口数

额,不能超过,关税配额则表现为,超过额度仍可进口,只是成本将增加。

外汇关税:就是指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升值的机会争夺战国外市场的一种手段。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