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pdf
文件大小:191.1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54千字
文档摘要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导读]不仅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积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更引领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其他设计领域

的发展。

牛云华

摘要: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此繁荣状态一直持续到20

世纪50年代晚期,建筑界被其垄断。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单调冷漠、毫无个性的现

代主义风格已经让市场和设计师们感到疲倦,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很多人认为后现

代主义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风格的变换和替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否定,

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发展和补充。这种设

计理念的进步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

生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发展及影响的介绍,论述了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影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词开始被社会学家使用。后现代主义认

为,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符号和表征,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它被广泛地用于批

评理论、哲学、文学、建筑及其设计领域中。所谓的后现代不是指在时间上现代主义先于

后现代主义,而是说他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继现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后现代主义设计对

各方面领域的影响首选体现在建筑设计领域,而后才拓展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下文将对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述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与现代主

义建筑相对的一套建筑理念,在世界性的建筑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时对年轻的建

筑师和建筑专业学生的影响更是可谓巨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悖于现代主义的

建筑理念在建筑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建筑行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建筑设计理念。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被设计师们无限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本源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时候现代主义建筑,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我个人则是

倾向于美国建筑师斯特恩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和特征,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

特征为以下三点:采用装饰、与现有环境融合并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具备这三种特征的

建筑设计即为后现代主义建筑。

(二)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对比分析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20世纪中期在西方建筑界处于主导地位的建筑设计思想。现代

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要摆脱传统的建筑设计理

念,挣脱束缚,大胆创新,设计出适合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建筑形式。因此现代主义建筑是

一种带有鲜明的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的建筑形式。它最主要的内容是为大众服务,强

调功能使用性,反对装饰效果,秉承经济主义、理性主义和批量生产的设计理念。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是在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修改而形成的设计

思潮和理念。这种后现代主义关于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思想体系,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

当其冲地对建筑设计的产生影响,其后波及其他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已成为建筑设计的

潮流和时尚的象征,相关的建筑设计师也是当代时尚的代表,不仅会在建筑领域独领风

骚,更在其他领域有所作为。不仅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积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

更引领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其他设计领域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中国当代建筑的设计特征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当代的建筑设计方

面也取得了骄傲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具有中国特色的鸟巢和国家馆给予国际建筑业强大的震撼,不仅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更紧

随国际建筑时尚潮流的发展。

中国的当代建筑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由多个功能不同的分部组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在

其设计组合的过程中,城市的地理环境、地质、机理以及建筑结构和其内部功能都是中国

当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中国当代建筑在设计过程

中不断简化体量,因而中国当代建筑多为四方盒式。这是现代建筑师在引入后现代主义风

格基础上对建筑设计的探索结果,在中国的当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更强调立面的

独立性。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结构形式日益丰富,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建筑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