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1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三维地震勘探区位置及范围
一、井田位置
***井田位于******东约10km,行政区划属******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07′45″~**°12′30″,北纬**°47′30″~ **°51′30″。
***井田范围:***市国土资源局2025年5月6日文《*********煤探矿权挂牌出让范围》确定。全区走向长8km,倾向宽3.8km,面积25.24km2。
二、三维地震勘探区范围
先期开采地段、下步接替地段和主要井巷工程四周承受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勘探,目的是了解先期开采地段、接替采区及井筒与井底车场的构造状况、含水层富水区分布状况。
依据招标文件要求,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区范围在20线与25线之间,勘探范围以下4个拐点圈成的近似矩形,其北西方向长约为2.55Km,北东西方向宽长约为1.99Km,面积为5.00Km2,勘探范围坐标见下表。
地理坐标三维地震勘探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1
地理坐标
点名
A
X(m)
***
Y(m)
***
B
***
***
C
***
***
D
***
***
其次节 三维地震勘探地质任务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地质任务如下:
1、查明勘查区内主采煤层二2煤层、三煤、四煤的构造形态,掌握底板标高,深度误差≤1.5%;查明上述煤层的露头位置,平面误差小于30m。特别是四煤层的分布范
围。
2、查明区内二1、二2煤、三煤、四煤层中落差5m以上断层,其平面误差小于30m,并对落差小于5m断层进展解释;
3、查明区内生界地层的厚度及底部起伏形态。
4、掌握区内直径大于30m的陷落柱,并解释其它地质特别现象。
5、了解煤层中火成岩侵入状况。
第三节 位置与交通
***井田位于******东约10km,西北距***市约25km,东北距汝南县约25km。区内交通以大路运输为主,有到***的简易大路,**高速大路、**铁路、**国道在
本区以西约5km、12km由南向北通过,交通甚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图1-1 交通位置图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958~1960年,原***煤田地质局物探队和***队对***煤田〔包括***矿区和***矿区〕进展了大量的普查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电法勘探物理点623个,地震测线107.2km,物理点758个,施工钻孔42个,总进尺18369.65m。于1960年提交《******煤田普查地质报告》。
据收集资料,区内仅在上世纪七十年月由***地质局第八地质队在***煤田***井田勘探时有11个钻孔落在本区,工程量6315.42m(见表2-1-1)。其中8个钻孔终孔层位为下第三系〔E〕,一个钻孔为岩浆岩,一个钻孔终孔层位不清〔T?〕,只有一个孔〔CK49〕终孔深度603.10m,终孔层位为C3并见煤层〔具体煤层层位、深度、厚度等不详〕。该孔位于***井田东南角边界外150m处,为本区找煤供给了牢靠的依据。
2025年10月,***市国土资源局托付***煤炭勘察争论院编写了《*********煤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据核查状况,按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标准》,本区二2、三5、三6煤层勘查程度实际仅到达了预查程度。
2025年6月,***物测队进展第一期二维物探进展普查,8月份进展钻探施工,11月份完成其次批物探施工;2025年6月,***地质勘探二队完成了野外钻探工作。2025年9月,编写了“详查报告”。找煤阶段:主测线11条,联络线1条,物理点3686个。详查阶段:主测线15条,联络线3条,物理点3391个。
其次章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 地质概况
一、地层
本井田为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基底为奥陶系地层,其上为石炭系太原群、二迭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上覆地层有第四系及近系的松散层掩盖。现自下而上概述如下:
1、奥陶系〔O2〕:
厚约500m,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致密灰岩,夹灰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
2、上石炭统太原群〔C3t〕:
厚约65m,由灰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一煤组〔A煤组〕,共含不行采的薄煤层6层和6层石灰岩。
3、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
厚约60m,岩性由灰色钙质或硅质砂岩、泥岩、粉砂岩、夹铝土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二煤组(B煤组),共含煤层7层,其中可采煤层1层,以二22煤层厚度大而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遭严峻火侵。
4、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厚约135m,岩性为鲕状紫斑泥岩、粉砂岩、硅质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