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曹雪梅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路线纵断面图的阅读(数据资料表)拓展训练(六)
知识要点例题分析目录010203小结
知识要点路线纵断面图的测设数据表是反映纵向设计在各桩号处的高程、填挖方量、地质条件和坡度以及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关系等,与图样上下对齐布置,以便阅读。阅读资料表部分主要了解以下信息:地质概况:反映沿线各段的地质情况。里程桩号:反映沿线各点的桩号,按测量的里程数值填入,单位为米。桩号从左向右排列,在平曲线特征点的起点、中点、终点和桥涵中心点等处可设置加桩。标高:反映设计线和地面线上各点(桩号)的高程。填挖高度:反映各点(桩号)对应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的绝对值,确定该桩号处是填还是挖。坡度/距离:反映设计线各段的纵向坡度和水平长度距离。平曲线:反映该路段的平面线型,直线段用水平线表示,道路右转弯用凸折线表示,左转弯用凹折线表示,需注明平曲线各要素的值。超高:反映路线超高状况。横坡向右,坡度表示为正值,横坡向左,坡度为负值。1
2例题分析例题:阅读图示路线纵断面图的资料表部分,获取设计信息。X坐标路线的Y坐标地面的Y坐标
2例题分析地质概况栏反映沿线各段的地质情况。如图所示,本图所示路线段的土质为砂性土。地质概况栏
2例题分析沿线各点的桩号是按测量的里程数值填入的,单位为米,桩号从左向右排列。在平曲线特征点的起点、中点、终点和桥涵中心点等处可设置加桩。本图里程起止桩号分别为K6+300和K7+000,每间隔20米一个桩,在K6+430涵洞处有加桩,在K6+600~K6+680之间有加桩。里程桩号栏加桩
2例题分析表中有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两栏,它们和视图互相对应,分别表示设计线和地面线上各点(桩号)的高程。标高栏
2例题分析坡度/距离(坡度/坡长)栏标注设计线各段的纵向坡度和水平长度距离。表格中的对角线表示坡度方向,左下至右上表示上坡,左上至右下表示下坡,坡度和距离分注在对角线的上下两侧。如图中第二段的标注“2.26%/300”,表示此段路线是上坡,坡度为2.26%,路线水平长度为300m。坡度/距离栏
2例题分析平曲线栏反映该路段的平面线型,通常在表中画出平曲线的示意图。直线段用水平线“”表示,道路右转弯用凸折线“”和“”表示,前一种表示设有缓和曲线(回旋线),后一种表示不设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左转弯用同样的凹折线表示,同时还需注出平曲线各要素的值。本图所示路段设有一处右转弯,弯道半径1000米,偏角16°48′13″,弯道设有缓和曲线,长度均为120米,回旋线参数A值均为346.410。平曲线栏
2例题分析为了减少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的横向作用力,道路在平曲线处需设计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形式,道路边缘与设计线的高程差称为超高。超高栏中居中且贯穿全栏的直线表示设计高程。在标准路段中,只有设计高程线与路缘高程线(左、右路缘重合)两条线,横坡向右,坡度表示为正值,横坡向左,坡度为负值。超高栏
3小结路线纵断面是通过公路中心线用假想的铅垂线进行剖切展平后获得的,由于公路中线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因此剖切的铅垂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为了能清楚第表达路线纵断面情况,特采用展开的方法将断面展平成一平面,然后进行投影,形成了路线纵断面图。识读路线纵断面图的资料部分读图顺序:1、看地面线,了解沿路线纵向的地势起伏情况及土质分布;2、看坡度坡长,了解路线沿纵向的坡度变化情况;3、看标高,比较设计线与地面线,了解路线填、挖情况;4、看竖曲线与平曲线的配合关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