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线施工方法与工艺
1.通道的清理
送电线路通过的走廊,应该留有通道,通道内的高大树木、房屋及其他障碍物等,在架线施工前应进行清理。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2.放线
在放线过程中,必须对线材进行认真的外观检查,对线材损伤,断头及其它缺陷(如绞合不均)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放线时要尽量避免导线与地面磨擦,尤其在岩石裸露地段更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导线。如发生导线或地线损伤时必须按“施工及验收规范”所规定的程序与要求进行处理。
人力展放线:
人力放线时,为减少拖线长度,线盘一般布放在放线距离的中间,以便向两头展放,并要求线盘放置处地势较平坦宽广,以便回线盘放。
(1)放线时,凡要跨越架处\每基杆塔下、回线及有余线处、交通路口、高差较大的坎边、树木较多的地段、有刮磨电线可能等处,均应布置监护人员,以便观查导线展放情况,防止导地经因挂住而产生磨伤、断股,或导致金钩及灯笼等损伤。
(2)展放线时,遇有河流或水墉应用船只或绳索引渡。
(3)展放架线时,路线很长,各作业点护线人员和指挥人之间的联系应准确及时,旗语哨音应统一;并配备对讲机,以使情况准确传递。
(4)由于架线紧线顺序是先地线后导线,所以放线顺序应为先放导线、后放地线。地线放完后,先紧地线,再紧导线。特别要注意架线不能互相叉,严防导线压地线,以免给紧线带来困难。
4.导线的连接
本工程中,导线与导线的连接和架线与金具的连接采用液压连接。
无论用何种方法连接架线,都必须保证合格的质量,应在施工前到不少于3组试件试验,其试验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或避雷针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试件试验时,请通知设计代表和运行代表。
在一个档距内除设计要求不得有接头外,每根导线或地线最多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并且其所处位置应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液压接架线严格按照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架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执行。
5.临时拉线的位置
紧线开始前应在耐张杆塔受力的反方向敷设临时拉母鸡增强杆塔的稳定性,抵消紧线时导线的一部分水平张力和平衡单边挂线后的张力以防杆塔发生倾斜或变形。
即杆塔上每一根架线都要敷设一根临时拉线。拉线的悬挂点应尽量靠近挂线点的节点。
6.弧垂观测档选择
为保证施工质量,弧垂观测档选择要恰当,观测档应选择档距较大,并力求两侧悬点高差较小及接近表档距的线档。
对于5档及以下的耐张段,可选择靠近中间的大档距观测弧垂。对6——12档的耐用张段落,至少选择两档,且靠近两端的大档距观测弧垂,但不宜选在有耐张塔的档距内。对于12档以上的耐张段,在耐张段两端及中间至少各选一个较大档距观测弧垂。
7.紧线
(1)紧线前的准备
紧线方法通常采用单相(单线)紧线方法,
紧线时牵引地锚的位置,对直线耐张塔设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对转角杆塔应设置在紧线档中相导线的延长线上。
紧线所用设备的工器具应按最大牵引力选定,本公司选用绞磨机。
紧线牵引钢绳与架线的连接应牢固,常用的有卡线器、线夹及绳套等边接方法。
在观测处绑好弧垂观测板。
上扬、悬垂角或转角过大以及可能通过压接管的杆塔,还有交驻跨越处有余线均设监护人,各监视点应有可靠的通信工具,以监视紧线情况,防止发生意外。要注意架线可能有磨损、碰伤、掉槽及卡线等情况。
(2)紧线施工操作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紧线段内的杆塔已经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紧线操作应在白天进行,天气应无雾、雷、雨、雪及大风。紧线段的锚固杆塔已挂线完毕。
指挥员在紧线前对施工人员要进行详细分工,交待岗位、责任、任务、联合信号以及注意事项。
紧线前应再次检查架线是否有未消除的绑线,是否有附加物及损坏尚未处理,或接头未接续等情况,应确保无影响紧线操作之处。
紧线时,指挥员应处于牵引设备附近,利用通信联络手段,了解锚塔、观测档和各处情况,指挥牵引设备的停、进、退、快、慢,及处理障碍等动作。
紧挂导线的顺序是先紧挂中相,再紧挂两边相。
紧线开始时先收余线,当架线接近强度要求值时,指挥员应通知牵引机械的操作人员,缓缓进行牵引,以便弧垂的观测。在一个紧线段内,当采用一个观测档观测弧垂时,应先使观测弧垂较标准值略小,然后回松比标准略大,如此反复一二次后,再收紧使弧垂值稳定在标准值即可划印。当采用多档观测弧垂时,应先使距离操作杆塔最远的一个观测档可达到标准值,然后回松依次使各观测都达到标准值方可划印。
观测弧垂时应注意:
(1)应在导线处于稳定情况下进行观测,因为被牵引的导线常驻拉走动,会有跳动的情况。
(2)两个观测档,如果无法调整到两档均达到要求值时,若相差不大,可依较远一档达到要求为准;如相差过大,应查明原因设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