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SH2/JSB-2010002
工程名称
沙2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日期
2010.03.20
交底对象
主持人
交底人
记录人
1工程概述
1.1概述:
沙河~大郎河箱基渡槽段设计桩号SH(3)4+504.1~SH(3)8+038.1,长3534m,起点接
沙河梁式渡槽出口末端,渡槽轴线沿沙河梁式渡槽轴线向北,途经叶园村西,至小詹营村南约350m处转向东北,其轴线弯道半径为500m、圆心角47.2°、弧长411.9m。渡槽在詹营村的东南穿过将相河,后沿马庄村西到达大郎河右岸与大郎河梁式渡槽连接。槽在桩号
SH(3)6+695.6处与将相河交叉,采用河穿渠形式连接,在桩号SH(3)7+279.5处与鲁平公路交叉,采用路穿渠形式连接。渠段设计流量320m3/s,加大流量380m3/s,属I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级别为I级。
1.2主要施工项目
主体工程
箱基渡槽主体(总长3.534km)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土方回填、表土复耕等。
基础处理工程
本标段基础处理工程包括级配砂卵石换填、强夯及钻孔灌注桩,其中包括该段的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土方回填等。
河道整治工程
对将相河改道、整治而产生的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土方回填等。
穿槽路渠沟工程
主要指主体与路渠沟交叉处施工产生的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土方回填等。
沿槽运行维护道路
本工程在渡槽主体一侧布置有沿槽运行维护道路,包括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土方回填等。
临建工程
主要包括了弃土场、施工道路以及生活区的排水沟挖方。
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施工部位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备注
土方开挖
渡槽主体工程
万m3
35.851
基础处理工程
万m3
15.189
河道整治工程
万m3
1.320
穿槽渠沟工程
万m3
0.942
沿槽运行维护道路
万m3
1.640
临建工程
万m3
1.412
包括施工道路、弃土场及生活区地基及排水沟挖方
1.3工程特点
雨期对土方施工影响较大
根据水文气象资料,本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0mm。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8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本区多年平均降雨日数为90.5天,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此在每年的6月至9月进行土方施工时应做好土方施工规划和雨期施工措施,做好基坑排水工作。
施工排水是本工程的难点
本工程土方工程量大,占线长,在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受雨水、地表外来水及地下水影响较大,并禁止对基土的浸泡。做好施工期地下降水与地表排水的可靠措施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手段。
主体工程基础开挖的进度控制是本项目土方开挖的重点
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进度应满足结构混凝土的施工进度,不得超前施工。由于本标段土方开挖层较薄,方量且不大,这样势必造成开挖工人和机械设备窝工。因此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成为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保证。
交通安全风险高
本工程段有穿越公路5条,其中包括国省干道1条,乡村公路4条,在施工过程中,需临时改道并穿越施工作业区,施工干扰和交通安全问题突出,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保正施工和交通安全。
2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
2.1土方开挖施工主要程序
施工区域划分及施工手段
1)施工区域划分:根据本标段施工总体规划和布置,采用分区平行施工作业形式,土方开挖施工拟划分为5个施工区域进行:
I区:桩号SH(3)4+504.1~SH(3)5+224.1,土方开挖深度3.2~5.1m;Ⅱ区:桩号SH(3)5+224.1~SH(3)5+924.1,土方开挖深度1.6~4.2m;Ⅲ区:桩号SH(3)5+924.1~SH(3)6+644.1,土方开挖深度2.1~5.0m;IV区:桩号SH(3)6+644.1~SH(3)7+338.1,土方开挖深度1.8~5.0m;V区:桩号SH(3)7+338.1~SH(3)8+038.1,土方开挖深度1.8~4.6m;本标段土方开挖底口宽度均为34.42m。
2)土方开挖施工手段:由于本标段开挖土层较薄且方量不大,挖掘设备拟采用1.0m3液压反铲和3.0m3装载机,并辅助用162kw的推土机兼顾五个作业面,开挖渣料采用10t自卸车运输。
施工程序
土方明挖按照“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分层分部开挖”的原则进行。施工程序为:
测量放样→植被(表土)清理→分层开挖→边坡整修→截排水沟开挖→检查验收。
1)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坐标点及高程基准点建立施工控制网,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并按设计开挖断面进行测量放线。
2)植被(表土)清理
(1)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必须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