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
第2部分:碳排放在线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标准编制说明
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第2部分:碳排放在线监测终端
技术要求标准起草组
2025年3月25日
1、标准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碳排放在线监测终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技术性能、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管理、
质量管理以及数据传输、处理、存储等有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二氧化碳为监测对象的工业碳排放在线监测终
端(系统)。
2、工作简况。
2024年8月,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标准草案
经审批予以立项;
2024年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处组织标准草案研讨会,编
制组根据研讨会专家意见对草案进行修订
2025年3月,修订草案形成征求意见稿,提交协会秘书处公开征
求意见。
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标准原则:本标准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等原则,在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和条款先进性的前提下,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给出的
规则进行编制,力求各项内容科学合理,符合政府、园区、企业在碳
排放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标准内容:《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第2部分:碳排放在
线监测终端》系统性地规范了碳排放在线监测终端的设计原则、监测
范围与内容、基本架构与组成,以及软硬件技术要求。标准详细定义
了硬件配置,包括接口类型、供电电源、安装结构和环境条件等技术
细节。在软件功能方面,标准明确要求实现碳排放监测边界识别、数
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碳排放数据上报、数据分析与展示、
碳排放预警以及企业碳盘查报告生成等核心功能。与此同时,标准对
数据质量提出要求,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
时效性、可访问性和可追溯性,强调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
的技术指标。此外,规定了终端(系统)应遵循的信息安全要求,并
规范了运维管理和性能要求,涵盖数据采集性能、存储性能、准确度
和边缘计算性能等关键维度。
4、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无。
5、标准在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经过和依据:有无重要技术问题需要说明。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未遇到重大分歧意见,无重要技术说明。
6、与国外标准的关系:包括: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与国外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差异(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
无。
7、修订标准时,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的重大技术变化,并列出所涉
及的新、旧版本的有关章条(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废止/
代替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不涉及。
8、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
特别是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第2部分:碳排放在线监测终端》
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
9、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10、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
渡办法等内容):标准发布后,对国内外业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业领域碳
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等国家顶
层政策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
放双控全面转型。2023年4月,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碳达
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构建碳监测核算核查标准规范,重
点制修订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在线监测
系统和碳管控平台建设等标准。
《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第2部分:碳排放在线监测终
端》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成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该标准通过规
范碳排放在线监测终端的设计、功能和技术要求,为构建科学完善的
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统一行业技
术规范,降低企业设备选型与实施成本,有效推动碳监测技术的标准
化规范化应用。碳排放在线监测终端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