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及分类Page:*一、混凝土外加剂概述外加剂最普遍的定义是:为改善新拌的及硬化后的砂浆或混凝土性质而掺入的物质。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所以有人将其比作食品中的调味素,也有人称其能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自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以来,混凝土外加剂不断得到发展和应用,已成为混凝土配比中除了水泥、砂、石、水以外,不可缺少的第五组分。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发展虽然只有50~60年的历史,比混凝土历史短了100多年,但它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并且在今后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正式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是20世纪50年代,而形成使用外加剂的规模,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现在使用的各种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泵送剂、抗冻剂及其各类复合剂等约有300多种。1.1外加剂的分类国家标准GB8075-2005中按外加剂的主要功能将混凝土外加剂分为4类:(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其中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其中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其中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其中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1.2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1)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可以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减少拌和物的用水量,使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浇筑,便于振捣。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不泌水、不离析、不分层,提高混凝土均匀性,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可泵性,减少混凝土的内摩擦力,实现混凝土的商品化。调节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减少或延缓水化放热。补偿收缩或微膨胀。(2)提高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包括早期及后期强度。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收缩、徐变,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性,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控制碱与活性骨料间的碱-骨料反应。(3)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节约水泥,在保持相同强度时,可减少10%~20%的水泥用量。提高强度,可以缩小构筑物尺寸,减少构件自重,降低建筑成本。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可提前拆模,加快施工进度。扩充了混凝土的用途,为大跨度预应力桥梁、高层建筑创造条件。为水下混凝土、海洋石油平台用混凝土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加速了混凝土施工新工艺的实现,如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均不能离开外加剂。把混凝土技术推向了高科技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外加剂是生产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手段,因此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发展就成为了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