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六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6课《智能种植初探秘》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版)六年级的第十六课内容。《智能种植初探秘》旨在通过探索智能种植大棚的运作原理与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农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智能种植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将避免过于复杂的技术细节,侧重于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智能种植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简单操作。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关注度增加,对智能种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兴趣。但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限制,理解复杂技术原理和应用存在困难,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理解。
3.学习目标确定
信息意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认识,理解智能种植大棚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智能种植大棚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初步形成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简单的智能种植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思考智能种植技术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智能种植大棚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其主要子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难点:理解智能种植大棚中的自动控制和闭环控制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5.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智能种植大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展示智能种植大棚的结构和功能。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智能种植大棚的运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动手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实验或模拟操作,如设置温度、湿度参数,观察植物生长。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智能种植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前景,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6.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智能种植大棚介绍视频,展示高科技种植过程。
2.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种植方式吗?和传统种植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了解智能种植大棚的概念。
1.观看视频,倾听教师介绍和提问。
2.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表达看法。
通过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了解智能种植大棚相关知识(活动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智能种植大棚图片和示意图,介绍基本结构和功能。
2.讲解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1.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示意图,了解智能种植大棚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倾听教师讲解,记录关键知识点和术语。
帮助学生建立对智能种植大棚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三:找出智能种植大棚主要子系统(活动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智能种植大棚中的主要子系统,如环境监测、灌溉、施肥等。
2.提供子系统清单作为参考,帮助梳理思路。
1.分组讨论并找出主要子系统。
2.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展示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关系。
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加深对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理解。
环节四:分析自动控制和闭环控制(活动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简要介绍自动控制和闭环控制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其在智能种植大棚中的工作原理。
2.选取温室蔬菜种植案例,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展示传感器监测环境参数及参数传输过程。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控制和闭环控制的重要性。
1.倾听教师讲解,理解自动控制和闭环控制概念及其应用。
2.分组讨论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其重要性。
3.汇报讨论结果,形成互动交流氛围。
深入理解自动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具体应用,增强技术原理掌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五:总结巩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简要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智能种植大棚的基本结构、主要子系统、自动控制和闭环控制等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智能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及其对传统农业问题的解决。
3.强调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关注农业科技发展。
1.倾听总结回顾和知识拓展,加深理解。
2.思考并讨论智能种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引导关注农业科技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一:调研智能种植技术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