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课内阅读(二)
【全册阅读要点】
全册教材从第一单元起,分别安排了以下阅读要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4.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6.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阅读理解技巧】
1.首先要通读全文,对于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要知道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这个脉络要搞清楚,否则很不好做。
3.要找出全文的重点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4.根据题目的要求,锁定段落寻找答案,让自己的题目做正确。
5.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局限于阅读练习题,应该在平日里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6.对于阅读要怀着自己兴趣,不断的思索,读出自己的观点,提高阅读的水平。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回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5.揣摩人物内心及情感时,以代入情境的方法,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助于加深理解与体会。
【实战演练】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该片段选自课文《》,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故事,我知道该小说的作者是,除了选文的故事,我还能写出两个出自这部小说的故事。
3.请你说说选文中最后一句,诸葛亮为什么要“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4.“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5.诸葛亮去借箭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
(二)阅读《手指》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②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本文作者是,选段具体描写了和的姿态和性格。
2.请把以下三个词语正确填入上文括号内。
按住 顶住 抵住
3.本文的语言很风趣,请用横线画出一句,再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4.选段中的手指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