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猿叶虫》(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docx
文件大小:18.7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91千字
文档摘要

《猿叶虫》(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猿叶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清晰区分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在形态上的差异。

熟练掌握猿叶虫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包括其年发生代数、越冬场所、活动习性等关键信息。

全面了解猿叶虫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危害症状、危害特点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精准掌握猿叶虫综合防治技术,涵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具体方法和原理。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能够独立识别猿叶虫的成虫、幼虫、卵和蛹,提升观察能力和形态辨别能力。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猿叶虫发生发展趋势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通过实践操作,熟练掌握猿叶虫田间调查方法,准确计算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农药喷雾器械,规范进行化学防治,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用药意识。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林牧渔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服务三农”的职业理想。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观察和实践,培养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合理利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猿叶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发生规律,这是识别和预测猿叶虫发生危害的基础。

猿叶虫综合防治技术,尤其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这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关键。

教学难点

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形态特征的细微差异辨别,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根据不同的种植环境和发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几张十字花科蔬菜遭受严重虫害的图片,其中以猿叶虫危害的症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我们看到这些十字花科蔬菜叶片千疮百孔,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和品质。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害虫造成的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播放一段猿叶虫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取食、活动的视频,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说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这种害虫——猿叶虫,学习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关于猿叶虫的防治知识。”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尝试回答害虫名称,带着好奇和期待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视频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15分钟)

1.猿叶虫的分类地位和分布(3分钟)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猿叶虫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地位,从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展示猿叶虫在我国及世界的分布地图,讲解其分布特点,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气候、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察课件内容,做好笔记,了解猿叶虫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猿叶虫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明确其在昆虫界中的位置和分布范围,为后续学习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2.猿叶虫的形态特征(5分钟)

教师活动:分别展示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成虫、幼虫、卵和蛹的高清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体型大小、颜色、斑纹、触角形状等方面进行对比讲解。例如,“大猿叶虫成虫体型较大,长约4.5-5.2毫米,体蓝黑色,有金属光泽;小猿叶虫成虫体型较小,长约2.8-3.8毫米,体暗蓝色,无光泽。”同时,强调两者形态特征的细微差异,帮助学生准确辨别。

学生活动:近距离观察实物标本和图片,对比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的形态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回答问题,加深对形态特征的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物和图片观察,结合教师的详细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猿叶虫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为田间识别害虫提供依据。

3.猿叶虫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7分钟)

教师活动:运用动画演示猿叶虫的生活史,从卵的孵化、幼虫的生长发育、蛹的形成到成虫的羽化,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所需时间。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讲解猿叶虫的发生规律,如一年发生几代,在什么季节发生危害严重,在哪些场所越冬等。例如,“在我们当地,猿叶虫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土缝、枯叶下或杂草丛中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取食,4-5月和9-10月是危害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