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三上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清廉教育教案.docx
文件大小:28.2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24千字
文档摘要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教材分析: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略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齐会战斗期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作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状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卫生部长恳请他离开的劝告,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主要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

生疏“斗、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理解“仍旧”等重点词语。

培育独立识字力量,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力量。

练习默读课文,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育阅读力量。

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危急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宏大精神。

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四、清廉教育要求:

体会做人要大公无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热忱关爱。

教学设计清廉教育结合点

教学设计

清廉教育

结合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剧烈的炮声录音。

教师表达:这是抗日战斗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急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

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出示课文题目。

3.学生读课题后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二、阅读课文,探究初成。

学生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检查学生自学状况

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订正读音。

识记生字。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简介白求恩。

三、品读感悟,深化生疏。

〔一〕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简介齐会战斗。

〔二〕理解其次自然段。

结合点1:抓住句,引导理解当时环境的危急,感受

出示:“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kòng]地上。硝白求恩大夫完

〔xiāo〕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漂浮了。” 全不顾自己的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 生命安全,坚

的?〔板书:弹落庙前〕

学生自由读课文其次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全班沟通。

持在手术台为伤员做手术,这是一种大公

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白什么?〔说明无私、忘我的小庙离战场格外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准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敬业精神。工作环境格外危急。〕

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急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炮弹落在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板书:小庙〕

在这样危急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出示:白求恩仍旧冷静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灵敏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引导学生抓住“仍旧”“冷静”理解。“仍旧”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急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冷静的做手术?〔灵敏〕〔板书:灵敏〕

完整地口答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白求恩仍旧冷静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灵敏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朗读指导。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战斗格外剧烈,形势万分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结合点2:求恩撤离的打算时,白求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自读课抓住白求恩的文,圈画批注,相互沟通〕 话理解“手术

课件出示:白求恩深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局部台就是医生的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阵地”。这句话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急,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既点明白白求要哇!”白求恩说:“感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恩大夫工作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环境,又表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出了他不怕牺

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连续给伤员做手术。

争论什么是“深思”?白求恩此时深思什么?

白求恩深思后是怎样打算的?说明白什么?

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

争论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牲、坚守岗位的精神。教师点拨提问:“什么教师的阵地、交警的阵地、清洁工的

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确定地说手阵地……?”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引导学生理解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不管你的岗位

军战士,不必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