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创意数学:让学生与数学美好相遇.docx
文件大小:42.7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5.13千字
文档摘要

创意数学:让学生与数学美好相遇

【摘要】创意数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的一种数学课堂样态。它主要有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魔术、数学绘本、数学画等课程形式。本文将圍绕创意数学的三个基本原则,以及三类具体课程样态进行论述。

【关键词】创意数学课程形式课堂样态价值引领

何谓创意数学?笔者认为,创意数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的一种数学课堂样态。创意数学不仅着眼于数学知识的传递,而且还拓展了数学学习的边界,以丰富的课程形式,如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魔术、数学绘本、数学折纸、思维导图、数学画、数学阅读等,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创意数学通过在数学与学生之间搭建桥梁,沟通理性的数学知识与感性的学生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经历和体验,破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以丰实的体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走向深入,让数学学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一、创意数学的课程形式

(一)数学游戏

柏拉图认为,孩子的学习本性可由游戏引出。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自发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数学本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师应把数学问题融汇在游戏中,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技能、体悟数学经验、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情感。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以五子棋游戏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游戏建立了规则意识,完整地经历了数对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加真切地体悟到了数对的优势。

(二)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指为了探索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思维活动下,基于所创设的特定物质条件而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研究活动。教师借助数学实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反思、归纳等学习过程,验证数学猜想,归纳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发展理性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数学建构。苏教版数学教材设计了许多数学实验,并且有配套的《数学实验手册》,为开展数学实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数学魔术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抽象的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但魔术具有新奇的特性,与小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相吻合,也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笔者曾以四年级探索规律“周期现象”一课为例,执教了数学魔术课,让学生经历“表演—猜测—揭秘—验证—设计”的整个环节,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使学生感受美妙而又好玩的数学。

(四)数学绘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教师可以将数学绘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立足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将数学知识融合在精彩的绘本故事情节中,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中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引入了数学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通过兄弟分比萨,引发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深度思考。学生借助绘本阅读以及操作获得了对分数概念的理性认知,逐渐自主建构起了分数的概念,理解了分数的内涵,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法,甚至感悟到可以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

(五)数学画

数学画也可以叫“画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图画出题目的意思,或者“画”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学习方式。把数学“画”出来,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直观形象,通过“画数学”,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欣赏到数学的美,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画来解决问题。数学画的背后其实是鲜活的故事,它把静止的、严肃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内容,从而让部分远离数学的学生重新回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除了以上呈现的这些课程形式外,创意数学还包括如数学折纸、数学步道、思维导图、数学阅读等,都是引发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很好的课程形式。

二、创意数学的基本原则

(一)遵从儿童立场

尽管“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沦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更可怕的是,长此以往,学生也对此习以为常了,甚至常常会“配合”老师。俞正强老师就曾分享过一个典型案例:在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让一学生上黑板答题,学生拿起粉笔刚要写,却又扭头小声问老师:“要不要我写错啊?”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带有权威性,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权威而配合教师的“教”,猜测教师的喜好,说教师需要的答案。而教师则需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包容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和营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安全”地学习。

此外,从儿童立场出发,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一定要学会放手,不可亦步亦趋地牵着学生“小步慢走”,就怕学生出现预设之外的想法。张齐华老师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