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整合功能性练习”在小学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docx
文件大小:40.9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98千字
文档摘要

“整合功能性练习”在小学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本文从篮球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入手,结合大众对原地运球的普遍认知和常见教法,发现教法单一、形式教条、实战效能低等是一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超高按拍球、不同身体姿势按拍球、方格按拍球、节奏变换按拍球等新颖实用的“整合功能性练习”的教学方法,以期丰富篮球原地运球教学的理论体系,为学生掌握篮球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整合功能性练习小学篮球原地运球教学

一、小学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教法单一

通过多年来对常态课、公开课中篮球教学的观察,笔者发现多数教师采用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简便易操作,但是内容、形式也会相对单调、枯燥。在原地运球教学中,最常见的教法就是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错。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利用不同快慢节奏的音乐来控制学生高低姿运球,使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按拍球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真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球技术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这个“量”足够大,就一定能够引起质的飞跃。但是作为一个教师或者是教练来说,让学生机械地、低效地、大“量”地重复一个动作练习,这种练习方式缺乏趣味性,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发展不利。

2.形式教条

在小学原地运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拍打球和按拍球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两种动作的区别,也能很快地做出改变,只是熟练程度不够。解决了按拍球的问题后就要强调原地运球动作的规范了,也就是学生的动作呈现:以右手运球为例,两脚前后站立,左脚在前,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头抬起,目平视,球在身体的右侧前方,左手臂屈肘平抬做护球动作。教师特别要强调身体姿态和护球手臂,以及按拍球的部位和球的落点。

原地运球就是为了学习这样一个动作形式吗?原地运球技术的核心是手与球的契合度,也就是教师用教材中提到的随球与迎球动作,手与球契合度提高了,球手一体了,就可以在行进间运球时与脚步、身体重心变化达成良好的配合。运球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节奏、方向的变化达到摆脱防守的目的,初学原地运球时应该根据实战的需要,结合不同节奏、不同运球位置的变化,提高学生手与球的契合度,达到真正控制球的效果。这样才能让练习更有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3.实用性低

笔者是一个狂热的篮球爱好者,擅长打控卫和分卫两个位置,通过多年的实战经验,笔者发现屈肘平抬护球动作在实战中使用的频率非常低。通过多次教学实践也发现,学生在初学原地运球过程中,当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试图破坏其运球时,学生会本能地做出两种护球反应,一种是转体,背对老师;另一种是抬手臂,挡住老师。这两种护球反应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让球远离防守者,既然这就是一种本能,而且在实战应用的频率非常低,那么在学生初学篮球技术时教师就没有必要如此教条地强调护球动作,应把有限的时间放到解决动作核心上去。

二、“整合功能性”的理解

1.教材的“约束性”

原地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技术动作,也是小学体育与健康篮球教学中必学的一个技术内容。在教师用书3~4年级《体育与健康》中对篮球原地运球动作方法的描述是:运球时,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弯曲,重心落在两腿之间,上体略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触球(掌心不触球),以肩为轴,同时上臂带动肘关节和小臂,通过手腕、手指用力按拍篮球上部,做出随球与迎球的动作,目视前方;教学重点为手指与球的接触部位,按拍时随球与迎球动作;教学难点是手腕、手指按拍篮球的动作协调。

2.教学的“灵活性”

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困惑。教学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与传递,更是课程的开发与创造,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基于教材又创生教材。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内涵、资源、价值等,课堂上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与原理,这样,课堂才会具有生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

3.功能的“整合性”

篮球属于开放性教学技能,技能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临场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运球技术是篮球项目中一个基础技能,在实战中受到防守队员的对抗与干扰时,技术的运用就会发生很多变化,例如,高低的变化、节奏的变化、控球位置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需要持球者根据防守者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同时熟练地做出动作上的改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针对实战需求的学练内容,提高学生应对不同情况的技术运用,渗透在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中。

三、“整合功能性”练习方法的建构与操作

运动技能是由多层次、多要素、多结构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中各结构层次要素都相互联系,要确保各种体育练习形式的整合功能,需要遵循其结构原则和有机关联、有序性的特征;教师在设计中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