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判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评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阅读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基本步骤,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在读前预测环节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在读中分析文本并提问发展思维的深度,在读后概述与评价文本中提升思维的高度,形成思维训练与阅读能力提升的双向良性互动。评判性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评判性阅读;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高度
初中英语学科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为导向,强调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学科后沉淀在其身上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关键性成就或标志性特征。四个素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文本着眼于思维品质这一维度,对其在教学中的培养实践进行了研究。
一、评判性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评判性阅读(criticalreading)也称批判性阅读,不同于常规的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评判性阅读更关注读者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评判性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和评判,以全方位理解文本信息,感悟文本内涵。评判性阅读是分析性阅读,是一种更加深刻的、积极的,并且能凸显不同读者个性的阅读方法。读者对文本进行评判性阅读,本质上是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交互的过程,是自我透过文本,对创作者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产生的信息更有意义,利于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真正读有所获。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入学习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度看重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获取,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1]学生多数时候只是应付教师的要求,阅读囫囵吞枣,只看大概,缺乏主动探索和深入分析文本的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面对阅读材料时,往往只能停留在表层理解,无法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得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设计更多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二)忽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辅资料,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难以形成持续的阅读习惯。同时,由于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时,往往无法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从而影响了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策略的教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三)缺乏阅读技巧的传授
在阅读技巧的传授方面,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系统性指导。阅读技巧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本的重要工具,包括预测、推断、概括、总结等。没有这些技巧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感到困难,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入阅读技巧的训练,通过具体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在评判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读前——预测,打开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广度即广阔性,指思维活动的广度、宽度和全面性、系统性,指善于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野。读前预测是指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或插图对阅读文章可能讨论的问题和文本大意进行的猜测。在阅读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标题、附带插图给出的信息进行观察、推测,预测文本大意或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在预测的过程中,学生要激活大脑已储存的知识,结合生活经历深入思考。预测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预测内容可多样性和多元化,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定势中,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当然,预测时教师要做适当引导,不能让学生把话题谈得天马行空,导致预测内容与文本偏离太远或毫无关系。在后续的阅读中,学生会带着自己的预测内容,积极地阅读,最大限度地运用所储存的信息去寻找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及能力。以Goforit!九年级Unit9SectionB的阅读篇章“SadbutBeautiful”为例,本文以作者去听了《二泉映月》为开头,继而去了解了这首二胡曲子及演奏家阿炳的一生,并介绍了阿炳在音乐领域的成就。这篇文章有标题,也有插图,并且二者联系得很紧密,对学生而言,预测比较简单。学生们的预测如下:Ittalksaboutanerhumusiciano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