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得秋风让客游在外得诗人不禁想起自己得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料想就就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因为夜深了,看到了远处篱笆下得灯火。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得灯火等景象得描写,抒发了自己客居外地思念家乡得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一人客居异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次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我想远方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她们身上都插上了茱萸,只就就是少了一个人。
主题思想:诗人描写自己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得亲人登高、插茱萸得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自己得思乡情怀。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得长江把天门山冲断,形成东西两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得长江流经两山间得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得奇观。
两岸青山想对出,
两岸得青山想对耸立。
孤帆一片日过来。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主题思想:描绘得就就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得雄奇秀丽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得热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在灿烂得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多么美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得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很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
若就就是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
无论就就是浓妆艳抹,还就就是淡描娥眉,都就就是那么合适。
主题思想:描绘得就就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得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得思想感情。
三年级下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得美女一样,许多柳条像她那绿色得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得嫩叶就就是谁得巧手剪裁出来得?原来就就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得呀!
主题思想:通过对初春时节得柳树得描写,赞美了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得喜悦之情。
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得美好日子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着游春踏春得乐趣,只见无限得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就就是春。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春风得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就就是春天得景致。
主题思想:通过写诗人漫步泗水河畔看到得春天美景,激发人们对春天得热爱之情。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色得星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在七夕这一天,人们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人们欢度七夕节充满美丽幻想得情节,表达了人们快乐得心情。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云母屏风柒上了一层深深得烛影,
长河渐落晓星沉。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已下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孤寂。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得生活,表达了作者凄凉孤独得心境。
四年级上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从侧面看则山峰耸立。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就就是不同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
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得真实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就是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得深山中。
主题思想:这首诗寓哲理于写景中,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得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就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得结论。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话农人田家得腊酒浑浊不清,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很就就是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就就是一个山村。
主题思想:诗人用极其自然亲切得诗句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得高尚情操融于其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得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得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得小舟愈行愈远。
唯见长江天际流。
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得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得江水流向天际。
主题思想:写了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得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得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