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742.69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7.28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一历史

第1卷(共6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7500-前5000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采集、渔猎逐渐转为农耕并定居,部分人还拥有了可以支配的剩余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这

A.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体现了社会分工的最终形成

C.推动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D.说明人类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2.《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人分成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同样的罪过处罚也较轻。如,若奴隶主贵族使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偿,而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受到严重惩罚。由此可见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B.法典内容全面且具操作性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3.文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根据字母文字的演变,下列图中空格应填入

A.西亚楔形文字B.埃及象形文字C.希腊字母D.印度字母

4.如下图所示,“世界”“热带”的概念随时代变化有着不同的定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关于古代文明区的认识扩展②区域性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③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④地圆学说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中古时期”及稍后的几个世纪中,曾经建立过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是

①拜占庭帝国②俄罗斯帝国③波斯帝国④奥斯曼帝国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③④

6.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领主权力至高无上B.封君封臣间的关系

C.基督教会举足轻重D.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7.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A.封建农奴制度已濒临崩溃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8.据学者统计,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等。从这些记载可推知,中古时期阿拉伯人

A.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B.从事海上贸易活动

C.将中国作为第一贸易伙伴D.善于吸收各地的文化

9.日本曾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挑选中国文化中适合自己的某些内容。后来,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下列与此材料观点相符的是日本

①推行“大化改新”②建立幕府统治③形成武士集团④进行“明治维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欧亚大陆各文明深深地影响了印第安文明

B.印第安各文明之间保持了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的

D.人类文明的起源以及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11.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无法看出

A.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B.考古成果为研究提供了证据

C.此遗址是南非文明的代表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的发展

12.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婆罗门教据此宣称社会分为四个种姓等级是

A.人民意愿B.国王命令C.佛祖安排D.神灵旨意

13.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