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文件大小:851.18 K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45千字
文档摘要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在人性方面,主张。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的理论。提出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其书;背景概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不忍人之心”,指。

“忍人”,意思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课堂探究】文意疏通;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状语后置句),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判断句)。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之

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结构助词,的。

②由是观之

代词,此。或用于虚指,无实意。

③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人之有是四端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解释“而”在句中的含义。

①非恶其声而然也

连词,表顺承,才。

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连词,表转折,却。

③知皆扩而充之矣

连词,表并列。;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交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C.自贼者也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

二、情景默写。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1、划分层次并指出各层次的主要内容;2、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5、孟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主题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