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练习题)
答题方法
文言文文常见考点如下:
1.作者作品、文学常识。
2.能正确解释文言实词、虚词。
3.准确翻译句子,把握关键句。
4.能准确断句(划分朗读节奏)。
5.能准确理解内容并筛选概括信息。
6.能准确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文章思想。
7.能准确评析人物、语言、写法并结合选文谈感悟、启示。
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
1.作者作品、文学常识。可结合课本加强对作者作品基础知识的识记。
2.解释文言词语题。这类题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重点虚词含义。而这些文言实词虚词基本上都是书上的课下注释。因此需要把书上的字词注释掌握好。
3.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要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4.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人物形象分析题:
人物形象分析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2页共29页
A从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通过文本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重点语句,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B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
物的形象)
C从评价性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议论句)
D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6.评价感悟题
要在读懂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启示。
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骈死于糟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3页共29页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的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干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B.全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字里行间洋溢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浩然之气。
C.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它“才美不外见”。
D.结尾连用三个感叹句,语气凌厉,斩钉截铁,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本文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_(人名),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
D.执策而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