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朝阳高三二模
化学
2025.5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S32Fe56Cu64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利用太阳能高效分解水制氢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使用催化剂能提高水分解的平衡转化率
C.氢气有还原性,可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燃料
D.氢气可采用气态或液态储存,也可以储存在储氢合金中
2.下列图示或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丙烯的分子结构模型:
C.CO2的结构式:O=C=O D.HCl的电子式:
3.下列实验中,溶液pH升高的是
A.微热FeCl3溶液,溶液颜色变深
B.光照新制的氯水,得到无色溶液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MgCl2溶液,生成Mg2(OH)2CO3沉淀
D.向H2SO3溶液中通入少量H2S气体,产生黄色沉淀
4.铅酸蓄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关于该电池及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bO2作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硫酸的浓度减小
C.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方向移动
D.充电时,铅极发生Pb+SO42--2e-=PbSO4
5.下列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或事实的是
A.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ONa+CO2+H2O→OH+NaHCO3
B.向ZnS沉淀中加入CuSO4溶液,沉淀变黑:ZnS(s)+Cu2+(aq)==CuS(s)+Zn2+(aq)
C.常温下,Cl2通入NaOH溶液制得漂白液:3Cl2+6OH-==5Cl-+ClO3-+3H2O
D.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
6.浓硝酸与铜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现象:i.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试管壁发热;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ii.烧杯液面上方无明显变化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主要体现了浓硝酸的氧化性
B.b中气体的颜色比a中的浅,与2NO2N2O4正向移动有关
C.NaOH溶液吸收NO2的反应为3NO2+2NaOH==2NaNO3+NO+H2O
D.a中溶解6.4g铜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204×1023
7.一定温度下,H2(g)+I2(g)2HI(g)ΔH0,平衡常数K=50.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恒温时,缩小体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逆向移动导致的
B.升高温度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C.若起始c(H2)=c(I2)=0.20mol·L-1、c(HI)=2.0mol·L-1,反应后气体颜色变深
D.断裂1molH2和1molI2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大于断裂2molHI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
8.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CO2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是缩聚反应B.Y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C.高分子P中存在“”
D.高分子P完全水解可以得到Y
9.NO催化SO2与O2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下列对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c分别是O2、SO3
B.NO改变了SO2与O2的反应历程
C.NO既体现了还原性,又体现了氧化性
D.SO2与SO3分子中硫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10.下列依据相关数据或原理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依据HF、HCl、HBr、HI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可判断它们的沸点依次升高
B.依据C(s)、CO(g)的燃烧热,可计算相同条件下2C(s)+O2(g)=2CO(g)的ΔH
C.依据Na、Mg、A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可判断它们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依据原子光谱和构造原理,可判断基态29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94s2
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A.分离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
B.验证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C.除去Cl2中的HCl
D.配制0.1mol·L-1NaCl溶液时,洗涤,转移溶液
12.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水中的Ca2+、Mg2+和SO42-,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检验BaCl2过量:静置后向烧杯中滴加2~3滴稀硫酸,出现沉淀说明过量
B.步骤ⅰ静置有利于沉淀充分沉降至烧杯底部,便于检验Ba2+是否过量
C.步骤ⅳ加盐酸并搅拌,至无气泡冒出,并用pH试纸检验,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
D.操作a是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并搅拌,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13.CH3CH2Br在NaOH水溶液的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a、b代表过渡态1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