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湘教版必修III《区域经济联系》
设计思想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引入新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合
适的材料与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内容:东、西部合作的成效与意义;资源
跨地区调配的具体方案、图示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深入分
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调出地和调入地、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
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
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
调配,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及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本节教材也
是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经济联系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
合作,二是资源跨地区调配,三是产业转移。本节内容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与总结,
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
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节内容与初中内容联系较密切。资源的
跨区域调配中涉及到的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地
区差异都在初中学过,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应用。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但从学生的基础
看,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并不十分清楚具体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会事先
去复习一下,小部分学生可能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
势。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
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知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具体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
析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有
利和不利影响,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综合运用发现法、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和比较法。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复习我国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
发展状况内容。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新闻“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1/4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教师:APEC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组织?我国为什么要加入这
个组织?(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简要介绍APEC,引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4-25
页,了解这两个概念,并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
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
板书: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页,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板书: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收入提高
2、合作项目增多,合作资金逐年上升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相互发展,实现双赢
练习: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下列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加入的是(A)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B、欧洲联盟(EU)
C、美加自由贸易协定(CUS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