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案 .pdf
文件大小:270.9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5.25千字
文档摘要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湘教版必修III《区域经济联系》

设计思想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引入新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合

适的材料与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内容:东、西部合作的成效与意义;资源

跨地区调配的具体方案、图示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深入分

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调出地和调入地、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

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

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

调配,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及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本节教材也

是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经济联系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

合作,二是资源跨地区调配,三是产业转移。本节内容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与总结,

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

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节内容与初中内容联系较密切。资源的

跨区域调配中涉及到的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地

区差异都在初中学过,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应用。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但从学生的基础

看,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并不十分清楚具体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会事先

去复习一下,小部分学生可能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

势。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

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知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具体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

析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有

利和不利影响,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综合运用发现法、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和比较法。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复习我国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

发展状况内容。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新闻“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1/4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教师:APEC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组织?我国为什么要加入这

个组织?(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简要介绍APEC,引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4-25

页,了解这两个概念,并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

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

板书: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页,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板书: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收入提高

2、合作项目增多,合作资金逐年上升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相互发展,实现双赢

练习: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下列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加入的是(A)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B、欧洲联盟(EU)

C、美加自由贸易协定(CUS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