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
整顿;
2.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释
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
解析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
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三.设计策略
1.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2.结合校情,依托课本,化繁为简。
四.教法手段
多元互动:多媒体、图片、讲授、研讨指导、发展性评价
五.基本程序
1.课前准备:布置预习题目,要求学生按学习小组自学课文内容,自主搜集资料,与本
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问题导入:改革开放30周年问题。
3.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梳理知识要点、问题探究。
4.形成评价:小结。多元评价。
5.拓展迁移:布置课后拓展探究题。
六.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同学们,难忘2008呀!知道2008年与改革开放有什么联系吗?
【内容小结】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也应该记住,正是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给了我们经验和教训,才
有今天改革开放的辉煌。
【内容板书】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怎样?原因是什么?
【投影展示】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学生上讲坛展示自主搜集的资料,集体探究经济
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
【小结过渡】新中国成立时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
掠夺。第二,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搜刮。第三,由于多年战争的破坏。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经过三年努力,
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问题探究】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归纳;老师引导)
【内容小结】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那就
是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
【内容板书】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学生看书、归纳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要点;
老师完善)
【问题探究】一五计划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学生讨论、归纳;老师引导)
【内容小结】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
来,国家已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
领域中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内容板书】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影片展示】中共八大纪实
【问题探究】中共八大关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八大
论断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结合影片思考、总结)
【内容小结】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
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
【内容板书】2、探索中的失误与纠正
【图片展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有关图片
【问题探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这些失误错在哪?给经济建设
带来什么影响?(学生结合图片看书、思考;老师引导)
【内容小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
命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
展阶段;文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