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习题库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之为:
A、缔合现象
B、三级结构
C、四级结构
D、变构现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寡聚蛋白质中各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为四级结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缔合现象表述不准确。变构现象是指一些蛋白质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其一级结构不变而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其生物学功能的改变。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核心酶的亚基组成是:()
A、α2ββσ
B、α2ββ
C、αββ
D、αββ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RNA聚合酶核心酶由α2ββ亚基组成,σ因子不属于核心酶的组成部分,它在转录起始阶段发挥作用,与核心酶结合形成全酶后才能起始转录。所以大肠杆菌RNA聚合酶核心酶的亚基组成是α2ββ。
3.嘌呤核苷一磷酸中的核糖来自于
A、ATP
B、AMP
C、PRPP
D、dAMP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嘌呤核苷一磷酸中的核糖来自于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PRPP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为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提供核糖部分。
4.下列哪种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
A、Trp
B、Thr
C、Phe
D、Met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蛋氨酸(Met)是含硫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硫元素。色氨酸(Trp)、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都不含硫元素。
5.下列哪项对蛋白质变性的描述是正确的:
A、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增加
B、蛋白质变性后构型和构象均发生改变
C、蛋白质变性后多肽链断裂
D、蛋白质变性后天然构象改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所以蛋白质变性后天然构象改变。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降低,变性主要是构象改变,构型一般不变,多肽链不断裂。
6.肝中能直接进行氧化脱氨基作用产生游离NH4的氨基酸是
A、Asp
B、Asn
C、Glu
D、Arg
正确答案:C
7.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沿mRNA模板移动的方向是:
A、3′→5′
B、不确定
C、5′→3′
D、先5′→3′,后3′→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核糖体沿mRNA模板移动的方向是从5′端向3′端,这样才能保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按照正确的顺序依次配对,从而使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编码顺序依次连接形成多肽链。
8.下述关于酶辅因子的阐述哪项是错误的:
A、酶的辅因子有的产生抑制效应,有的产生激活效应
B、酶的辅因子是全酶实现完全活性所必需的
C、辅因子可能是有机小分子,也可能是无机离子
D、辅因子种类不同,与酶的结合紧密程度也不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辅因子本身不会对酶产生抑制或激活效应,而是作为酶的辅助成分参与酶促反应,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是另外两类不同的物质,它们通过与酶结合或其他方式来改变酶的活性,而不是作为辅因子发挥作用。
9.呼吸链是机体内主要生物氧化方式,是产生ATP的主要来源,它们发生在:
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微粒体
D、溶酶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呼吸链是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酶体系的复合体,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这些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组成递氢或递电子体系,称为呼吸链。通过呼吸链的作用,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逐步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TP的生成,是产生ATP的主要来源。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等;微粒体与药物代谢等有关;溶酶体主要含有多种水解酶,参与细胞内物质的消化分解等。所以呼吸链发生在线粒体,答案选B。
10.关于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5′-末端有帽子结构
B、前体是hnRNA
C、所有碱基都具有编码氨基酸的作用
D、3′-末端有poly(A)结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5′-末端有帽子结构,3′-末端有poly(A)结构,其前体是hnRNA。但mRNA上存在一些不编码氨基酸的区域,如5′非编码区、3′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对应的区域等,并不是所有碱基都具有编码氨基酸的作用。
11.酶的高效率在于:
A、增加活化能
B、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活化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主要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能够达到活化状态,进而加快反应速率。而增加活化能会使反应更难进行,降低或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与酶提高反应效率的关键机制无关。
12.下列不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