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______,______,______。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归来()簌簌()销声匿迹()
2、下列与短语“冰雪融化”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次第开放B.周而复始
C.草木萌发D.翩然归来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景象”。
4、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草木萌发②冰雪融化③各种花次第开放
A.②③①B.③①②
C.①②③D.②①③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遵守纪律,”程老师说:“不遵守纪律,就不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B.他学习很勤奋,自学了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等课程。
C.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D.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3)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7.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8.下面是一组有关“古诗中的植物”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下列图表提供的信息,将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准确、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数据来源:《草木缘情》,商务印书馆,2016年)
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①。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种植物,几乎触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种类。在众多的植物中,②,3463首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离情”。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荷桃吉祥,松竹高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④的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2)如果要紧跟上面语段补写出下面四个句子,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当你神游“故人庄”“浣花溪”时,你就会感受到植物与文学那份传唱千古的隽永关系。
②也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
③植物的名称内涵与寓意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④文人们的精雕细琢或妙手偶得,又让庭院气息和原野芬芳充盈其间。
(3)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你任选下列一种古诗中的植物,模仿示例,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
①《竹里馆》中的“竹”
②《饮酒》(其五)中的“菊”
示例一:《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别归来沧桑的心。
示例二:《黄鹤楼》中的“芳草”:我“萋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请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回答下列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