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诸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1.11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史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一现象发生于()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18世纪,英国的一些英雄或特殊人物需要授勋或封赐爵位时必须由国王出面,首相和内阁在国家的大政方针决策时,还需要询问国王的看法,国王可以提出建议。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B.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3.“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这里评价的文献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项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魏国人李悝、楚悼王任用卫国人吴起、齐威王任用齐国人邹忌、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公孙鞅、韩昭侯任用郑国人申不害,实行变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变法成为当时社会发展潮流②各国推行均田制为变法提供基础
③变法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力量④人才的流动推动了各国社会变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6.它是“一批体制外的知识精英由于受到有强烈变革倾向的皇帝的特殊眷遇,迅速进入体制最高决策层而进行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7.有学者在解释古代某种制度时认为:司徒选择在中央任职的高官,负责考察散处在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家世官位、德才定出“品”和“状”,品分九等,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做的简单评语。这一制度()
A.继承了两汉乡里品评人物的传统B.使选官权力完全被地方州县操纵
C.以血缘作为官职世代继承的准则D.保证了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制内
8.下表是唐代科举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在唐代()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
《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唯一方式
B.进士科更注重选拔具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才
C.明经科完全脱离社会的实际
D.进士科考试对唐诗的繁荣起着决定性作用
9.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诤皇帝、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
A.监察机构内部出现对立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了皇权
C.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D.台官与谏官丧失监察职能
10.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B.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C.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D.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11.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杜绝专制局面出现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
C.消除官员腐败现象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12.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王某懊悔“失节”,竟在开学前夜悬梁自尽。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
A.传统文化良莠并存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C.维新变法阻力较大D.民主革命即将到来
13.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