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2分)我国秦汉时期的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本题2分)导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私学的兴起
3.(本题2分)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原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哥拉否定命运对人生的作用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4.(本题2分)有学者说,韩非子的思想“只适用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并只能暂时地起作用,稍有不慎,常常会留下难以自愈的后遗症”。在该学者看来,韩非子的思想
A.与现实政治矛盾
B.违背了历史潮流
C.具有特殊的时代性
D.维护贵族阶层利益
5.(本题2分)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6.(本题2分)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7.(本题2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有关太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加强了民间教育
C.提倡百家争鸣 D.重视内心反省
8.(本题2分)魏晋玄学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据此可知,玄学
A.背离了先秦孔孟之道 B.推动了儒释道三教并行
C.拓宽了儒学思想内涵 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9.(本题2分)16世纪中国的王阳明强调“发明本心”,靠内心自我反省;西方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0.(本题2分)宋代士人在热情参政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追求道家的精神自由
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D.追求心外无物的理想
11.(本题2分)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
A.孔子始创的儒学 B.董仲舒新儒学
C.程朱理学 D.王阳明的心学
12.(本题2分)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自由恋爱“当大喜,何耻为”,这体现了他反对儒家思想中的
A.克己复礼B.知行合一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
13.(本题2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儒家“民本思想”传承与发展
B.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14.(本题2分)黄宗羲曾说:“臣不是君之臣,不能私其一人一姓,出仕乃为天下,非为君;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同时期的顾炎武也说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上述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思想受士人阶层推崇 B.理学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C.君主专制的弊端愈益显现 D.封建价值取向发生巨变
15.(本题2分)陆王心学主张:“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下列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言论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D.“人有自主之权”
16.(本题2分)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C.希腊人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