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历史专题知识: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pdf
文件大小:615.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99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中历史专题知识: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开创了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举措,增强了对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秦朝政治文明

完成统一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确立皇帝

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制度

(1)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和军务;九卿分掌具体事

(2)推行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3)文书制度: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

传送到全国各地

(4)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考核办法主要

加强君主

是上计制

专制中央

(5)法律制度:颁行秦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集权

(6)赋役制度:秦简有“口赋”或“户赋”的记载。主要包括田赋和人头税等,徭

役繁重

(7)基层治理:编制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县下设乡和里,基层形成乡里制度;

建立什伍组织

(8)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修筑

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二、两汉政治文明

(1)汉承秦制:汉初,地方采取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

王的权力

中央集

(2)地方区划:汉朝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东汉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

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制度

(3)中枢机构:汉武帝时设置中朝,加强皇权。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

外戚干政

(1)选官:汉武帝推行察举制,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

选官与

充;考核制度主要是上计制。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监察

(2)监察制度;汉武帝时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法律与(1)法律: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发布法律文告,称“令”

赋役(2)赋役:主要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

(1)管理机构: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反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89年,东汉窦宪出击北匈奴

民族关

(3)边疆治理: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派张骞

系与对

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外交往

(4)对外交往: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97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

一带。东汉时期,光武帝赐倭国“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1)户籍:实行编户齐民

社会治(2)社会组织:汉承秦制,继续推行乡里制度和什伍组织等社会基层组织

理(3)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时期,皇帝有

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考点探究】

1.周秦之际国家治理的转型

2.汉代对秦朝制度继承与创新的表现

中枢机制承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

监察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后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度,采用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颁布“推恩令”,成功削

郡县制度

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选官用人汉代实行察举制;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赋役制度承袭秦朝的田赋、人头税、徭役,西汉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3.汉武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