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教学设计
课题
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课标
要求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中华民族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民本的核心理念。
教材
分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刻体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共划分了三课,分别是: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和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系统探讨了如何增强对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问题。
本框为第六课第一框,教材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承接之前六年级对文化相关内容的初步认知,为后续深入学习中华文化的其他方面以及文化自信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通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特点、传承发展的原因和做法,以及其思想理念的地位、作用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认知水平有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
入的思考和探究。同时,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核心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具有适应变化的意志品质
道德修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责任意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重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
难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播放视频思考:
学生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
1.在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
2.除了视频的内容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文化?
展示图片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引入课题: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铺垫。
讲授新课
(PPT图片+材料呈现)
环节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生活观察
上述名言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探究与分享
思考: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关链接播放视频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相关链接展示材料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故事链接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中国的创新创造故事教师解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激发学生探究
的欲望。
以积极饱满的
姿态投入到新
课学习。在教
师的引导下,
开动脑筋,积
极思考
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时
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
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
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具备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阅读书本第53页“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利民惠民、安民富民古语参考学以致用——连一连
环节二:思想理念的作用/价值?
结合实际,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对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影响的例子。
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中汲取了哪些智慧?请结合生活举例说明。
总结知识点2.思想理念的作用/价值?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材料阅读
各抒己见
思考并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问题
课堂小结
总结提问:请结合今天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学生谈收获,教师依照思维导图概括总结。(预设2分钟)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作用
6.1历久弥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新的思想理念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