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docx
文件大小:69.3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6.62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5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明初,位于西域门户的撒里畏兀尔社会秩序混乱。1396年,陈诚受朱元璋派遣安抚各方,重新设置了安定等三卫。此后他又四次携国书和礼品出使西域及中亚各国,著有《西域行程记》等,后人称“其功不减于和”。陈诚的历史贡献主要是(???)

A.稳定了撒里畏兀尔的秩序,重新设置三卫

B.首次建立中原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C.留下记录有西域山川地理名称的珍贵文献

D.巩固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保证丝路的通畅

2.(2025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1814年的《第一次巴黎和约》中提出:“此次战争所有交战各国,在缔结本条约后的两个月内,都应该派遣全权代表赴维也纳参加会议,旨在决议一切完成本条约所规定的必要协定。”这种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方式源于(???)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3.(2025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某同学在完成下面知识结构框架时,在相应□中填写正确的是(???)

(1)公民政治

(5)市民经济兴起

(9)共同宗教信仰

(2)贵族寡头

(6)手工工场普及

(10)古典文化浸润

(3)王权强化

(7)资本主义萌芽

(11)承继罗马法系

(4)议会政治

(8)欧洲殖民掠夺

(12)民族语言发展

A.(4)(5)(10) B.(3)(7)(12)

C.(1)(8)(9) D.(3)(8)(11)

4.(2025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中古时期,天主教会有权对世俗君主间的协议提出异议,甚至撤销其效力。1648年,教皇不满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新教教派法律地位,宣称和约违反了教会法的精神和规范,但这只是徒劳的抗议。新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为了预防教会抗议而影响和约的实行,在和约中设置了“反抗议条款”。这反映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①进一步削弱了教皇的权威

②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独立原则

③反对君主专制与宗教狂热

④确立了形成决议的“大国一致”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北京通州高三上期末)14世纪,当英格兰与苏格兰发生争执时,苏格兰议会宣称:“是我们誓死捍卫的本国法律与习惯,是人民的选择,使他(苏格兰国王)成为我们的王,倘若他同意让我们变成英格兰国王的臣民……我们就另选一个人代替他。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凡是真正的人都愿意与之共存亡的自由。”这表明苏格兰(???)

A.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B.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意识

C.形成了近代民族国家 D.运用了国际法维护主权

二、材料题

6.(2025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何以中国

材料一??周王朝建立,划定关中与洛阳一带为王畿,是“中国”一词包含的地理内容,毛传云“中国,京师也”;生活于王畿的周人称“中国人”、“国人”;周人的礼乐文化被看作是“中国文化”;“中国”一词还具有主权归属的意义,宣示王畿地区是“周人”所建。春秋时期,部分戎狄势力融入了“国人”群列,礼乐文化与土著文化融汇形成新的礼乐文化,周族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秦、楚、吴、越努力学习礼乐文化,很快华夏化,通过参与加入华夏的斗争,逐渐被认同为“中国”。战国时期,“中国”一词主要指九州(豫、冀、兖、青、徐、杨、荆、雍、幽)。

——摘编自王岁孝《周初分封与先秦时期“中国”词义》

材料二??顺治帝宣告“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昭告天下清即“中国之主”。康熙指出,朕“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详加图绘……鸭绿江之西北,俱系中国地方。”1689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将“中国”作为大清国国家名称。雍正帝针对“华夷之辨”的思想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乾隆帝指出“夫对远人颂述朝廷,后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

——摘编自李克建《清朝前期的“中国”认同——从“中国”的内涵展开分析》等

(1)阅读材料一,简述“中国”词义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清代前中期统治者“中国”观念的影响。

7.(2025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白里安计划

材料??白里安计划是法国外长白里安提出的欧洲联合计划。1930年5月,白里安向欧洲各国政府提交了有关欧洲联邦建议的备忘录。备忘录分为介绍和四个具体部分。介绍部分扼要地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必要性,并声明欧洲联邦不针对任何国家或地区、不与国联相竞争。第一部分建议定期召开欧洲会议,以便拟定出欧洲联邦的原则性公约。第二部分主张参照国联模式建立欧洲联邦的代表(欧洲会议)、执行(理事会)与秘书处三种机构。第三部分说明了建立欧洲联邦的政治与经济原则:经济联合要从属于政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