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法律与教化章节综合.docx
文件大小:22.9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4.7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法律与教化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5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东汉顺帝时栾巴任桂阳郡太守,“以郡处南垂,不闲典训,为吏人定婚姻丧纪之礼,兴立学校,以奖进之”;桓帝时应奉任武陵郡太守,在平定当地叛乱后,“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地方官通过发展教育推行教化

B.官员主要是从地方学校中选拔

C.私学成为地方教育的重要形式

D.郡守始终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2.(2025北京通州高三上期末)唐朝将牛、马列入“耕稼之资”。《唐律疏议》中禁止随意屠杀牛、马,但其第204条亦规定“其畜产欲抵啮人而杀伤者,不坐、不偿”。“韩孝随父行,牛惊抵人,恐损父,遂以刀杀牛”,被认为“既符名教之规,还申壮勇之节”。以上材料表明(???)

①唐朝政府重视农业的生产???????????②唐律体现了礼与法的结合

③唐律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④唐律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5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这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它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反映出(???)

①党和政府关爱妇女儿童权益?????????②婚姻自由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③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④新中国初步开展法制建设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

4.(2025北京房山高三上期末)《太和律》

材料??北魏旧俗,贵少贱老,杀其父兄无罪。在建国过程中,也有诸如“犯大逆者,亲族男女无少长皆斩”的法制传统。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大规模立法,但修订后的刑罚仍“颇为滥酷”。此后北魏君主多次修律,一般将孝文帝于太和年间修订的律法称为《太和律》。其修律基本模式为:对某方面事项,先下诏施行,同时修入律法之中。《太和律》部分内容如下:

484年,北魏推行俸禄制,要求法律条文作调整:“枉法十匹,义赃二百匹,大辟(死刑)。”

485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得田民众“卖者坐如律”。

487年,孝文帝下诏:“前命公卿论定刑典,而门房之诛犹在律策,违失周书父子异罪。……可更议之,删除繁酷。”门房之诛(同门同房连坐)被废除。

488年,誊文帝正诏;“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不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此为后世的“存留养亲”法)

《太和律》中死刑比西汉减少了五分之二:《太和律》总篇目共20篇,其中有18篇来源于汉魏晋律,此后的北齐律12篇也以此为基础。而唐律中也有如下的规定:“谋反及大逆,缘坐从死限于罪犯之父及十六岁以上子。”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太和律》修订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概括《太和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5.(2025北京顺义高三上期末)劳模评选

材料一??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建国以来的首届劳模大会,主要侧重于表彰革命战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后“技术革命”作为重点被提出,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一时期的劳模人物中工人阶级占大多数,农民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材料二??1979年党中央提出关于“模范”和“先进”的理论判断,强调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1980年全国总工会发布了《劳动模范工作暂行条例(试行)》;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每五年表彰一次,强调创造价值和实干精神,对参选人物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思想有了新的要求。劳模奖励办法重新恢复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大批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模。全国劳模中既有体力劳动者又有脑力劳动者,也包括文化、体育界的突出贡献者。2005年全国劳模评选,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劳模评选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根据材料和所学,解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劳模评选制度。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地方官员在边疆地区建立学校,宣传汉礼,对风俗习惯进行变革,即地方官通过发展教育推行教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东汉教育,未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的论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学校建立者是政府支持的,而非私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此时郡守的具体职责,无法说明郡守始终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排除D项。故选A项。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