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的“陌生化”艺术技巧+课件.pptx
文件大小:291.36 K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47千字
文档摘要

大凡最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趟平了,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真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远目标跋涉的动力。

摘自当代诗人、书画家汪国真《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文学作品的陌生化艺术技巧

(把人们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让人们用新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

;①清晨,走在景观大道,风轻轻吹在脸庞,郁郁书香为伴,置身如此宁静的校园,心中满是惬意和欢喜。

;一、何为“陌生化”;二、“陌生化”的效果;三、“陌生化”的主要形式:

(一)语言的陌生化;一位专家认为“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表述形式的地方就在于,它以各种方式使普通语言‘变形’。在文学技巧的压力下,普通语言被强化、浓缩、扭曲、颠倒。语言‘变得疏远’。由于这种疏远作用,使得日常生活变得陌生了。

语言陌生化:词语搭配陌生化、词类活用陌生化、修辞陌生化、句式的陌生化。

;1.词语搭配陌生化;1.词语搭配陌生化;2.词类活用陌生化;3.修辞陌生化;4.句式的陌生化;(二)形象的陌生化;(二)形象的陌生化

①团圆媳妇的婆婆的儿子踏死了一个小鸡仔,她打了儿子三天三夜。

②王婆三岁的孩子跌在铁犁上摔死了,起先她心也觉得发颤,可她看见麦田在眼前,一点都不后悔,一滴眼泪都没有滴下”。(《生死场》)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种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知的,有一些私心……在这城市的街道灯火辉煌的时候,弄堂里通常只在拐角处上有一盏灯。戴着最寻常的铁罩,罩上生着锈,蒙着灰尘,灯光是昏昏黄黄,下面有一些烟雾般的东西滋生和蔓延,这就是酝酿流言的时候。”(王安忆《长恨歌》)

;(三)艺术手法的陌生化:

荒诞派、意识流、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神话、童话、象征、隐喻;四、小结:

陌生化的主要形式:

1.语言陌生化的角度

(1)词类活用陌生化

(2)修辞陌生化

(3)词语搭配陌生化(不拘常规的语言)

(4)句式陌生化

2.形象的陌生化(拥有神奇法力……)

3.艺术手法的陌生化(荒诞派、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象征、隐喻……)

4.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五、拓展阅读与练习1;五、拓展阅读与练习2(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视角问题是小说叙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美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曾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的调节。”20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有关视角问题的分类。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叙事者对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了若指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亦能明察秋毫。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I·A·理查兹曾将语言分为指称性的实用语言和非指称性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对实用语言的陌生化,人物有限视角则是对全知叙事视角的陌生化。;全知叙事视角将事件、人物的过往和将来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其结果往往是纷至沓来的信息使读者流于无意识的、被动的阅读。在这样的作品里,事件得到了强调,而读者对事件的感受则被自动化、机械化。采用人物有限视角叙事的作品则相反,事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受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福楼拜堪称自觉在创作中采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第一位作家。例如,在《包法利夫人》“马车里的沦落”一节中,包法利夫人和她的情人赖昂在奔驰的马车上纵情寻欢,然而叙事者并不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对马车内的场面作细致入微的描写,而是让读者置身于车夫和市民的有限视角,展示马车外发生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是运用非指称性的语言来描写的,即人们似乎第一次看见这样一系列画面。有限叙事视角在这里的运用,使人们熟悉的对象陌生化了,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并激发了读者进行有效阅读、填充文本空白的积极性。

(摘编自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材料二: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一文中提出的:“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