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课件)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pptx
文件大小:178.38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18千字
文档摘要

;学完本单元,八年级(1)班拟开展以“赏经典文学,品人生百态”为主题的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现请你参加。;1.父亲留给儿子的背影,西北高原上不平凡的白杨树,昆明雨季里的草木花果……本单元课文借助对它们的描绘,表达情感,传递哲思。从这些人物形象或自然物象中选择一两个作些分析,可以从其本身的特点、蕴含的思想感情、塑造的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等角度来思考。与同学交流你的思考过程和结论。;《背影》中的“父亲”形象:

特点:深沉内敛、朴实无华、坚韧不拔且对孩子充满细致关怀。

感情:父亲的背影蕴含着深厚的父爱。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牵挂始终如一。

方法: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将父亲的背影与儿子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同时,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作用:父亲的背影不仅是文章的线索,更是情感的核心。它引导读者深入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形象:

特点:挺拔、坚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感情:通过白杨树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

方法: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白杨树人格化,赋予其坚韧、挺拔的品质。同时,通过对比和烘托手法,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作用:白杨树不仅是文章的描写对象,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远、具有启发性。;2.学者张志公认为,在阅读文章时,“比”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把有相似之处的两三篇放在一起比较,往往“能把各篇的特点显示出来”。以小组为单位,从下面的阅读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通过比较,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任务见教材);任务1:;对比项目;对比项目;对比项目;任务2:

《白杨礼赞》和《井冈翠竹》都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写法。《白杨礼赞》中,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形象,赞扬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井冈翠竹》通过描写翠竹,赞扬了井冈山人民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两篇课文均将自然之物与人的精神和品质相联系,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从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任务3:;对比项目;任务4:;写景特色/方法;3.标点符号除了表示语句的停顿和语气外,也能与文字相配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叹号使用巧妙,请找出三到五例,连同上下文朗读几遍,加深对叹号作用的体会。参考示例,分析这些叹号的表达效果。(示例见教材);句子;句子;文学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文学也是一座桥,连接着我们的心灵与智慧。今天的活动,不仅能增进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还能激发我们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评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