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docx
文件大小:75.2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2.4千字
文档摘要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一、教材解析

“珍爱我们的生命”单元是对初中生开展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生活。只有学生明白生命可贵的时候,才会慎重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本节课为后面第九课和第十课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七年级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是学生从难以分辨、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自然人向能分辨是非善恶、有正确价值观、能感受到社会与生活美好的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教学难点:敬畏生命的原因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问并出示图片:你知道湖南、湖北的湖是哪个湖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你知道这两句诗说的是哪里吗?

教师言语引导,引出洞庭湖,并播放相应视频。

3.建立情境,并展示学习主题,呈现学习目标。

1.聆听提问,积极思考,主动回答。

2.做好学习准备,聆听教师言语导入。

3.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好预习。

环节一:洞庭决堤命悬一线

教学内容:为什么敬畏生命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洞庭湖决堤救援前后,并播放救援全过程视频。

设问:发生决堤时,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当地人民是什么样的心情?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总有人挺身而出、奋斗一线,你对此有何感受?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敬畏生命的原因。

观看相关材料,认真观看视频,了解过程。

独立思考,积极举手,主动分享。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基础知识点。

环节二:决战洞庭劫后余生

教学内容:如何敬畏生命。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洞庭湖的生态问题,并播放视频:洞庭湖为什么决堤?

设问:了解洞庭湖决堤背后的原因后,对你有什么思考?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

呈现课堂活动:保护大自然家园接龙比赛。

教师言语过渡,总结基础知识点: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

出示历史上的洞庭湖救援故事,以及本次救援的民间力量。

组织学生辨一辨:他们这么做,虽然拯救了别人的生命,但是自己的生命也有危险,并不是敬畏生命的表现。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基础知识点:关爱他人生命。

呈现救援现场相关数据,播放消防救援力量视频。

呈现小组合作任务:“洞庭湖救援力量”启示研究。思考:你从救援队伍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与品质?他们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认真了解相关问题,观看视频。

根据教师言语提示,回答问题,分享个人见解。

理解生态环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课堂小游戏,参与接龙。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基础知识点。

了解救灾历史与本次救灾民间力量,感受对生命的重视。

参与辨一辨,组织语言,客观理性发言。

在教师和同学的努力下,理解基础知识点。

了解救援官方力量与消防队员们的贡献。

了解小组合作任务,做好讨论准备。

积极展开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并派中心发言人展示。

在师生共学中,理解基础知识点,内化于心。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我们要做到敬畏生命就应该(B)

①好好珍爱自己的生命就行了

②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④要有敬畏生命的情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面前,党和国家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这是因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