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联读.docx
文件大小:28.2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1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2

以典析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读教案

讲课人:赵彩云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用典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

3.在吟咏的基础上,品味不同词人的词作风格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把握诗歌用典手法,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用较少的词语拈举特指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意。——张中行《文言津逮·典故探源》

二、知人论世

1.走近词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死后追谥文忠。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以后任礼部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

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1079年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苏轼由于在政治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寻求解脱。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赤鼻矶),此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江水,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诸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这篇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而作。

三、对比阅读悟词情

学习任务(一):词中读古事

根据课下注释,结合助读知识和课外积累,梳理两首诗里的古人古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

苏轼

诗句

周瑜形象特征

诗句

苏轼

小乔初嫁了

风华正茂,以美人衬英雄,突出其年轻有为,婚姻幸福

早生华发

爱妻亡故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温文儒雅

华发早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自信从容,年轻有为

人生如梦

被贬黄州,功业未成

结论1:

描写周瑜及其功业,抒发自己对英雄人物周瑜的赞美和仰慕之情,在对比映衬中感慨自己功业未就,怀人伤及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句

人物

大意

寄予的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

千百年来江山如故,却无处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对江山如故,而如孙权一样的英雄已经不见得惋惜。暗含世无英雄,无人可御外敌之意。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斜阳照着草丛数目和普通得街道,人们说南朝宋武帝曾经在这里住过。回想当年,他指挥精兵良马,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

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得赞叹之情,也暗含用英雄得业绩鼓励、鞭策自己,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得心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宋文帝轻率北伐,想建立不朽功业,却落得仓皇而逃。

对当时执政者急功近利,仓皇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得警告。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跋焘

往事不忍回首,如今拓跋焘得行宫香火旺盛,,社日祭祀土地神时,乌鸦啄食祭品,鼓声隆隆。

词人借此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江北仍处在金人铁蹄之下,不要忘记收复故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有谁问:廉颇将军老了,饭量还好吗?

以廉颇自比,表示扔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懑。

结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