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年入春后,广东沿海地区天气返潮,一些室内墙壁、地面会“冒水”,称为“回南天”。这种现象是因为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而形成的。据广东省气象部门消息,2024年3月4日广州多地出现回南天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回南天”的产生原理是()
A.冷空气南下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B.暖湿空气北上遇冷空气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水珠
C.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过多,达到过饱和状态,易在一些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D.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增加空气湿度,在一些冰冷物体表面凝结形成水珠
2.以下不属于“回南天”现象带来的危害是()
A.天气变化剧烈,呼吸道疾病多发
B.产生大雾天气,影响交通出行
C.道路表面因低温而结冰,易发生摔伤事故
D.电器易出现漏电、短路等故障,甚至引发火灾
3.当“回南天”现象发生时,我们可以()
A.将衣柜里衣物棉被挂在户外晾晒 B.用温水加入食盐拖地
C.打开门窗通风,将潮气散发出去 D.将车挪倒到高处,防止雨洪浸泡
【答案】1.D2.C3.B
【解析】
【1题详析】
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春季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势力逐渐消退,冷空气走后,从南部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增强,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促使暖湿气流在物体表面冷却凝结,容易产生水珠,而不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B错误,D正确。注意材料信息“这种现象是因为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冷空气南下带来降温,但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尚未形成回南天,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回南天是较冷的物体与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并不是单纯地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C错误。故选D。
【2题详析】
“回南天”受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道路表面不易结冰,C符合题意。回南天出现时,天气变化剧烈,呼吸道疾病多发;水汽凝结易形成雾,影响交通出行;物体表面水汽凝结,电器易出现漏电、短路等故障,甚至引发火灾,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题详析】
当“回南天”现象发生时,湿度开始回升,将衣柜里的衣物棉被挂在户外会吸收湿气,A错误;温热的盐水蒸发速度比冷水快,地板干的速度也会比较快,可以让地面保持干燥的时间延长,B正确;打开门窗,潮气进入室内,加剧室内的返潮,C错误;“回南天”并没有雨洪,D错误。故选B。
甲和乙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下表为某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水资源总量/
108m3
人均水资源量/
(m3·人-1)
人均用水量/
(m3·人-1)
供水量/108m3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甲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0.0
乙
1498
2552.6
480.5
281.9
273.1
8.8
—
4.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5.两省(区市)相比()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小
6.甲区域供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主要缓解了该地()
A.地面沉降现象 B.气候恶化程度
C.水库枯竭问题 D.土壤盐碱化程度
【答案】4.D5.D6.A
【解析】
【4题详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地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D正确;降水量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减少乙的用水量无法缓解甲的水资源短缺(且难以减少生活用水量),产业区位因素不同,难以大规模实施产业转移,ABC错误。故选D。
【5题详析】
甲人口数量=35.1亿立方米÷161.6立方米≈2200万人,乙地人口数量=1498亿立方米÷2552.6立方米≈5800万人,A错误;无法判断经济发展水平,B错误;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C错误;乙地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D正确。故选D。
【6题详析】
甲区域供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主要是因为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调水前当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