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河南省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为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海拔分布图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示信息显示()
A.0米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B.1000—1500米人口数量随海拔增大迅速降低
C.1000米人口密度最大,水热组合最好
D.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型聚落分布
2.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可知()
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低的是正北方向
【答案】1.A2.A
【解析】
【1题详析】
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0米附近地势低,光热水条件较好,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A正确;1000—1500米人口数量随海拔增大变化不大,B错误;结合人口密度图可知,2000米人口密度最大,C错误;5000米以上的河源地区人口密度最低,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错误。故选A。
【2题详析】
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更高,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A正确,B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因此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明显受到山体走向的影响,C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低的是西北方向,D错误。故选A。
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读天然堤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3.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
A.黄河中游 B.黄河下游
C.长江上游 D.长江三角洲
4.推断河流的哪个部位天然堤更易发育
A.凸岸 B.凹岸
C.出山口 D.入海口
5.下列关于天然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剖面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侧任一层沉积物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细 B.天然堤剖面形态内侧陡,外侧缓
C.水平方向上同层沉积物有分选性 D.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
【答案】3.B4.B5.A
【解析】
【3题详析】
结合材料可知天然堤应地势平坦,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下游地区的河漫滩附近的河床两侧。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貌,不易形成河漫滩;因此黄河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B选项正确。
【4题详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天然堤的定义可知河流凸岸在河流洪水期流速要慢于河流凹岸,洪水在凹岸更容易溢出河道,进而在凹岸地区泥沙沉积量大于凸岸;在河流的凹岸天然堤发育较好,在凸岸天然堤与边滩相连。A排除,B正确。河流出山口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入海口会形成河口三角洲,CD排除。故选B。
【5题详析】
天然堤沉积物的外侧受河床摩擦力和颗粒重力作用影响,越靠近河床流速慢,颗粒物大的先沉积,A说法错误。受河床摩擦力影响,距河床越近河流流速越快,因此朝向河床的一坡较陡,而背向河床的一坡较缓,B说法正确。在天然堤水平方向上受河流流速影响,越往下游,河流流速越慢,颗粒物越来越细,因此同层沉积物具有分选性,C说法正确。天然堤垂直方向上沉积物主要受重力分选,从而使得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D说法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年8月份(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处为寒暖流交汇区,等温线密集
B.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P处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
7.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是因为海陆位置
B.中低纬海区同纬度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
C.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大
D.若①地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地则出现拉尼娜现象
【答案】6.C7.C
【解析】
【6题详析】
本题以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可知,O处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海水上升过程中从海底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使该处饵料丰富,吸引鱼群在此聚集,形成大型渔场。M处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没有寒流流经;N处有西风漂流,但等温线与纬线平行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