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与朱元思书.pptx
文件大小:782.56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22.与朱元思书

1/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2.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2/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3/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4/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船)从流浮荡,任意东西。

(2)省略介词“于”:急湍甚(于)箭。

(3)省略主语:(高山)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5/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6/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山光水色,它创造出一个清新自然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好像也亲自领会了其间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蔑视,含蓄地传达出喜爱美好自然之趣。

7/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朋友朱元思一封书信。

8/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9/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第一段:总写自富阳到桐庐间山水奇异之美。

10/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第二段:动静结合,写富春江江水之美。

11/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12/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第三段:描绘了富春江两岸高山、泉水、草木鸟兽,抒发了作者置身其中感受。

13/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字词快解

①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净,消散尽净。②共色:一样颜色。③从:伴随。④富阳:地名,在富春江下游。⑤桐庐:地名,在富阳西南。⑥独绝:独一无二。⑦缥碧:青白色。⑧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能够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⑨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甚,胜过。⑩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骏马。

14/22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15/2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文章是怎样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重点)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大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激越美。这么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好像有没有穷奋发向上生命力,它们好像要摆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即使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幽暗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紧围绕一个“奇”字。

16/2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思绪点拨本文写作思绪是第一段写自己游览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印象。“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把静态色和动态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先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景象。再写清越泉声、悦耳鸟声、延宕蝉声、清厉猿声。再次写幽暗景象。

17/2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怎样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难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说: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绕得晕头转向人,到这儿来看一看这雄奇景物,也会被它所吸引,流恋忘返,表现了作者不愿追名逐利,希望回归自然愿望。这是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思想。

思绪点拨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令人悠然神往。水,自然之灵性;树,自然之风骨;花鸟虫鱼,自然之不可或缺生命。如此清亮感人、活泼可心景致,使人超越恶浊现实,身心得以解脱,人格灵魂倏然净化。凡事俗情,功名利禄都已忘记,表现了作者不愿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