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docx
文件大小:24.1 KB
总页数:3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9.98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年级上册政治学问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

1、中学时代在成长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①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进展的一个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根底。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③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的时机和可能,也意味着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为什么说中学时代是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为我们供给了进展自我的多种时机。

②进入中学,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鼓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我们有时机转变在父母、教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善的形象,

重塑造一个“我”。

3、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学问支柱。2025年增加三个的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变革、学会成长。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将来奇特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忱和士气,让生活更有颜色。有梦想,就有期望。

2、少年的梦想的意义。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秀丽得意的愿望。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由于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的进步和进展。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严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如同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严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行分。

3、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其根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需走中国道路,必需弘扬中国精神,必需分散中国力气。

4、努力的含义。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士气,是对自我的坚决信念和对奇特的不懈追求。

5、努力的方法。

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治理时间。

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⑤诊视团队合作。

6、怎样才能实现“我的将来不是梦(怎样去努力)”

①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②努力,需要坚持。

③努力有方法。(5点)其次课:

1、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学习

2、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学问的猎取,还包括各种力量的培育。

3、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仅表现为承受和把握,而且表现为探究、觉察、体验和感悟。

4、初中阶段的学习态度。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5、为什么说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擅长抓住和利用各种时机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进展的社会。

6、初中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课时打算,留意规划)

7、学习的重要性。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宽阔、更精彩。

②学习,拓展了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转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力量和才智。

③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独立和自由。

1、为什么说学习是苦了交织的

①学习中有欢快。觉察自己的潜能,可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欢快。

②学习中也有苦。遇到困难和阻止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2、怎样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觉察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擅长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3、课堂笔记的策略。

①课前预备②课中记录③课后补充。第三课:

1、正确生疏自己的重要性。

①正确生疏自己,可以促进自我进展。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加对自己的信念,更好地进展自己的力量。

②正确生疏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蔼待他人、与他人乐观互动。

2、通过哪些途径来生疏自己

①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生疏自己。

②可以从共性心理特征来生疏自己。

③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生疏自己。

3、你从哪些方面生疏自己的(正确生疏自己的方法)

①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生疏自己。

②他人评价是我们生疏自己的一面镜子。

4、自我评价的作用。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承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整和掌握自己的行为。

5、自我评价的方法。

①自我观看和分析。可以观看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厌烦的事情等,可以分析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受、自己成功的阅历或失败的教训等。

②与他人比较

比较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比较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通过把自己与同龄伙伴作比较,可以加深对自身特点的生疏和了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