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一体化课程标准
一体化课程名称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
基准学时
288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智能网联汽车概论部分,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
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生产安全、环保、效率、5S要求、团队协作等意识和素养。
工作内容分析
工作对象
与客户、维修接待员、车间主任和质检员沟通;
1.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
2.车型及维修资料的查阅和应用;
3.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
4.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工具、材料、设备与资料
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网联设备、设备手册等资料;
智能网联设备通用工具、汽车举升器、维护检测专用工具及测量仪器设备。
工作方法
师生进行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学员准备智能网联设备安装、检测与调试;
制订完成作业项目的工作计划,确定必要的专用工具和仪器设备;
劳动组织方式
1.独立或合作形式完成作业内容;
2.小组成员向教师领取智能网联设备安装与调试必要的专用工具和仪器设备;
3.检查领取到的材料及仪器设备;
4.完工自检后视情况将结果交给教师检验;
5.遇到返工由全组学员完成。
工作要求
1.组内成员之间、员工与完成任务涉及的其他部门相关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合作;
2.注意车上作业的设备安全、环保、经济性;
3.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评价和反馈;
4.自觉保持规范、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
代表性工作任务
任务名称
任务描述
工作时间(小时)
智能网联汽车设备工具的使用
1.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
2.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3.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
45分钟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通过学习和训练,并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装配工水平。
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
(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
(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
(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
(8)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
2.技能目标
(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
(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
检测;
(3)能够完成惯性导航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
(4)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5)能够依据车际网的协议查找车联网出现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
(6)能够对线控执行关键部件进行安装、检测与基本的调试;
(7)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
(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
(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
(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
(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
(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学习内容
1.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诞生的背景;
2.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分级;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
参考性学习任务
序号
名称
学时
1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设备
24
2
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
20
3
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20
教学实施建议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专业名词要规范,技术用语要准确,插图无原则性错误。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有一定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法。具备按照本标准制订的测试题,要有一定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应及时地利用反馈信息,不断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