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的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7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27千字
文档摘要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的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生态智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海经》中有大量关于动植物资源的记载

B.《黄帝内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C.《道德经》中提倡“道法自然”

D.《诗经》中描写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2.下列关于我国现代环境保护的举措,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布局

D.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3.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B.人类的发展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C.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D.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4.下列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生物种类繁多,位居世界第二

B.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D.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

5.下列关于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B.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市场为导向

C.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注重提高生态效益

D.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相辅相成

6.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正确的是()

A.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B.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文化

C.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

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7.下列关于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

B.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C.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以生态功能为核心

D.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与生态补偿机制相结合

8.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正确的是()

A.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B.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D.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9.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正确的是()

A.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发展

B.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

C.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D.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10.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正确的是()

A.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B.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C.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3.生物多样性保护只需关注珍稀濒危物种。()

4.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5.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可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实施。()

6.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

7.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关键途径。()

8.生态文明建设只关乎国家层面,与个人无关。()

9.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可以替代生态补偿机制。()

10.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只需继续保持现状即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分析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优势和不足。

4.针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一条你认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哪个概念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可持续发展

D.生态优先

2.下列哪个时期,我国开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A.1970年代

B.1980年代

C.1990年代

D.2000年代

3.下列哪个文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战略?()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