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经典中寻找高考作文灵感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8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3千字
文档摘要

从经典中寻找高考作文灵感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楚辞》是唐代诗人屈原所作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2.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B.《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

C.《离骚》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情怀

D.《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

3.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唐诗以山水田园诗派为代表

B.宋词以豪放派为代表

C.元曲以杂剧为代表

D.明清小说以讽刺小说为代表

4.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正确的是:

A.《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B.《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C.《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D.《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5.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体裁,正确的是:

A.《诗经》属于赋

B.《楚辞》属于骚

C.《史记》属于纪传体

D.《红楼梦》属于小说

6.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写手法,正确的是:

A.《庐山谣》运用了夸张手法

B.《将进酒》运用了对比手法

C.《离骚》运用了象征手法

D.《桃花源记》运用了对比手法

7.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评价,正确的是:

A.《庐山谣》被誉为“千古绝唱”

B.《将进酒》被誉为“千古绝唱”

C.《离骚》被誉为“千古绝唱”

D.《桃花源记》被誉为“千古绝唱”

8.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承,正确的是:

A.《诗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B.《楚辞》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C.《史记》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D.《红楼梦》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9.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地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10.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正确的是:

A.《庐山谣》风格豪放

B.《将进酒》风格豪放

C.《离骚》风格典雅

D.《桃花源记》风格典雅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2.《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3.《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自己所写的一部传记。()

4.《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同一个人。()

5.《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合称为“三结义兄弟”。()

6.《水浒传》中的宋江、吴用、林冲三人合称为“梁山好汉”。()

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合称为“唐僧师徒”。()

8.《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9.《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讽刺小说。()

10.《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特点。

2.简述《楚辞》的创作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3.简述《史记》的体裁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4.简述《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论述《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这一情节对后世兄弟情谊观念的影响。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诗经》中的诗歌题材的是:

A.风土诗

B.婚姻诗

C.军事诗

D.田园诗

2.下列句子中,用典错误的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关雎》)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小雅》)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周南》)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秦风》)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先秦散文的是:

A.《庄子·逍遥游》

B.《左传》

C.《史记》

D.《孟子》

4.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是:

A.“望梅止渴”

B.“杯弓蛇影”

C.“守株待兔”

D.“画蛇添足”

5.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

C.《史记》的作者为司马迁

D.《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6.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楼梦》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