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怒号(hào)???三重(chóng)??度(dù)江??????挂卷(juàn)
B.飘转(zhuàn)塘坳(ào)?????唇焦口躁(zào)??倚(yǐ)仗
C.俄顷(qǐng)??布衾(qīn)????恶(è)卧????????丧(sāng)乱
D.广厦(xià)???大庇(bì)?????突兀(wù)??????现(xiàn)此屋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者挂罥(罥:挂,缠绕)长林梢
B.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俄顷(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4.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的开篇写秋风的威力,写出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表现了痛惜之情。
B.“床头屋漏”是侧面描写,“雨脚如麻”是正面描写,突出了雨的猛烈和诗人的窘困。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出诗人广阔无私的济世情怀。
D.最后一段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穷苦人民,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5.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说明诗人久经战乱,忧国忧民,长期以来都失眠,现在遭到雨淋,更加不能合眼。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声势和影响,也写出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本诗的最后一段运用叙述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D.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侧面凸显了诗人关心天下寒士的博大胸襟。
二、填空题
6.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卷我屋上三重茅???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_____________?????④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__???⑥娇儿恶卧踏里裂??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_______________????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8.名句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因秋风而破,却心念贫寒读书人,有着“,”的崇高理想。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自己常年凄凉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3)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一、综合性学习
1.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看见两种不同字体书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认为哪种书法字体更符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①楷书???????????????????????????②草书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点评
这句诗体现出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___________________胸怀。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