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穿着青色衣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欢宴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为乐府旧题,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立功业,安定天下。
从诗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来看,应作于曹操中年之后。曹操是有远大报负的政治家,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实行唯才是举的策略,先后下过多次“求贤令”。全诗整体格调激扬慷慨,抒发个人抱负,反映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曹操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4节,每节8句。第一节慨叹人生短促,渴望实现抱负。其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也是在提醒“贤才”,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第二节写求贤若渴的心情,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诗人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两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贤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4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写求贤不得的忧和贤者远道而来的喜。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第四节表达网罗天下贤才的强烈愿望。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4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4句画龙点睛,说明人才越多越好,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这首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明月星稀”4句,用乌鹊南飞,喻贤者奔走四方;以绕树而飞,说明“良禽择木而栖,贤者择主而从”。月夜景物与诗人感受,作品主题融合无间。
典故的运用也很出色,“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用周公自比属于事典,含蓄明志,切合诗人的特殊身份。引用《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成句属于语典,庄重古朴,造语典雅。
总之,《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把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