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文献学视域下的《尔雅义疏》异文研究.docx
文件大小:25.4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5.87千字
文档摘要

文献学视域下的《尔雅义疏》异文研究

中国古籍文献包含大量异文,异文是传统训话学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异文解决古书中的疑难问题也是训话学的重要方法。清代学者对异文的研究已形成自觉,诸多大家利用异文进行校勘讹误、确定词义、探析语音等研究工作。《尔雅义疏》(简称《义疏》成书于《尔雅正义》之后,是总结和发展《尔雅》研究成果的经典之作,正如黄侃所言:“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户门之书。”郝懿行在雅学研究中十分重视异文问题,不仅在《义疏》中挖掘诸多异文现象,而且利用丰富的文献材料,对各类异文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等进行细致分析,为后世训话及文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一、《义疏》异文研究的文献基础

作为文献不同版本或篇目中存在的一种文本差异,异文的研究需要凭借扎实丰富的文献基础。《义疏》乃清代雅学研究巨著,涉及文献丰富。作者郝懿行博洽详瞻,引证、说解较前人更为充实。据粗略统计,其引用书证总数超过15000条,引用书目达400余种,文献引用之广博令人称赞。2如此宏富的文献成为郝氏开展雅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来源,也奠定了《义疏》中异文研究的文献基础。

纵览全书,《义疏》异文研究的文献基础有纸质文献和非纸质文献两大类。纸质文献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既有经典名作,也有珍奇之书。非纸质文献以碑刻文献为主,另有石鼓文等其他石刻文献、简帛文献、青铜文献等。

(一)纸质文献

中国传统典籍大多以纸质文献形式保存至今,流传有序。郝懿行《义疏》中的异文研究援引大量纸质文献,所涉书目种类丰富,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门类,有时单个词条所引书目就达数十种。

《汉书·艺文志》云:“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3《尔雅》乃解读《尚书》《诗经》等书之要籍。反之,经学文献亦是考释《尔雅》之良书,是《义疏》引证文献最主要的来源。

《义疏》从《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经典释文》及各类经书、注书中选取大量例证,旁征博引,涉及广泛。例如,《释言》:“班,赋也。\郭璞注:“谓布与。”《义疏》:“班者,《说文》云:‘分瑞玉。《广韵》引同,《玉篇》引云‘分瑞也,无‘玉字,盖本《诗》班瑞而为说。”[4]“班\在各书中的解释略有差异,虽表述不一,然意思基本一致,可视为异文。此处郝懿行充分运用经部文献,尤其是《说文》《玉篇》《广韵》等小学类文献,分析出《玉篇》异文“盖本《诗》班瑞而为说\所致。

史书保留着大量语言学和文献学信息,为词条说解和异文研究提供丰富的旁证。《义疏》对经典史书的引用十分重视,郝氏从《史记》《左传》《汉书》《后汉书》《国语》等史学类著作及相关注书中挖掘大量文献异文、名物典章等信息。例如,《释言》:“靡、罔,无也。”《义疏》:“罔者,从亡,‘亡亦无《书》‘罔水行舟’,《史记·夏纪》作‘毋水行舟;‘罔有攸赦’,《殷纪》作‘无有攸赦’。\[5]“罔”\无”\毋\相通,郝懿行引史部文献《史记》《汉书》两书为证。《尚书》中“罔水行舟\在《史记》中作“毋水行舟”,《史记》中《夏纪》《殷纪》两章同一句话分别作“罔有攸赦”和“无有攸赦”。

《义蔬》广泛引用子部各类文献研究异文、字词音义等问题,如儒家的《荀子》《春秋繁露》,道家的《庄子》《老子》,兵家的《孙子》,法家的《韩非子》,农家的《齐民要术》,杂家的《鬼谷子》《白虎通义》《风俗通义》,医家的《本草纲目》《素问》,天文类的《开元占经》等。例如,《释话》:皇皇,美也。《义疏》:“《易·系辞》云‘黄帝’,《风俗通·声音》篇作‘皇帝;《左氏宣十七年传》‘苗责皇’,《说苑·善说》篇作‘衅贫黄,是‘黄、皇通。\此例郝懿行引子部文献《风俗通》《说苑》的内容说解词条,将相似名称放在一起对比,论证“黄、皇\相通。

集部文献包含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文献,主要为各类诗词曲赋及文论著作。《义疏》所引集部文献以《楚辞》和《文选》居多,其他书目亦有涉及。例如,《释话》:祀,祭也。《义疏》:“《说文》‘祀从巳声,则‘巳、祀同音。故《诗》‘於穆不巳’,《文心雕龙·练字》篇作‘於穆不祀’。\[7]

《文心雕龙》属集部文献,郝懿行将其内容与《诗经》内容相对比,以证“巳\“祀\两字同音相通。

(二)非纸质文献

《义疏》中可见诸多非纸质类文献,郝懿行认识到异文研究不能仅依靠纸质传世文献,也要利用非纸质类出土文献进行参照。《义疏》中可见汉石经、三体石经、石鼓文等大量石刻文献例证,仅碑文类材料就有《平都相蒋君碑》《修华岳碑》《魏孔羨碑》《魏受禅表》《史晨奏铭》《平舆令薛君碑》《北海相景君碑》《尧庙碑》《韩敕后碑》《隶释·任伯嗣碑》《冀州从事郭君碑》等数十种。此外,郝氏亦参考《穆天子传》《晋姜鼎铭》等简帛、青铜文献。非纸质文献保存了大量珍贵语料,对于异文研究大有裨益。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