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中思考2024年高考作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2.下列关于文言文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B.“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C.“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D.“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3.下列关于诗歌鉴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下列关于作文素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楼梦》是小说
B.《三国演义》是小说
C.《水浒传》是小说
D.《西游记》是小说
7.下列关于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B.“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C.“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D.“吾欲观夏禹之功,使吾得见之。”
8.下列关于诗歌意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关于作文素材的运用,正确的是: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精神。()
3.《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非常复杂,有很多虚构的情节。()
5.文言文的语言非常晦涩难懂,不易理解。()
6.诗歌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一句都要符合平仄和韵脚。()
7.现代文的阅读难度相对较低,易于理解。()
8.作文时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如开头、中间、结尾等。()
9.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语境进行断句。()
10.在作文中运用素材时,要确保素材与文章主题相关。()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和“赤壁之战”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3.简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和故事背景。
4.简述诗歌鉴赏时,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论述在阅读文言文时,如何通过分析字词和句式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是:
A.融会贯通
B.融会通融
C.融会通融
D.融会通融
2.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是: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一丝不苟
C.一丝不挂
D.一丝不苟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融会贯通
B.融会通融
C.融会通融
D.融会通融
4.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
A.我对这次旅行充满了期待。
B.这次旅行让我充满了期待。
C.对这次旅行我充满了期待。
D.我充满了期待这次旅行。
5.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
A.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B.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C.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D.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我昨天去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