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与呈现──散文欣赏与教学
2023年5月12日;
分享内容
第一部分:散文欣赏
第二部分:作品赏析
1.丰子恺〈杨柳〉(教育局参考篇章——白话文)
2.潘步钊〈从此萧郎〉讲(者作品,《城市文艺》2022年10月号)
3.林黛嫚〈孤独的理由〉(2018年中学文凭试卷一阅(读卷)考材);
细诉与呈现声(音与画面)
-具象、感官、生动距-離、角度、情感
-散文的真实(潜在的契约);
文学作品的独特呈现方式……
主要利用画面(形象思维),但因为是文字的描摹与表达,因此同时不能没有想象,在接收和想象过程中,情思(不会静止),
联想永远持续。所以作者怎样呈现、怎样表达诉(说),就成为重要的考虑,也造就了读者的感受与接收。
引入篇章:西西开〈麦拉眼睛〉;
具象(画面)呈现来自感官
名家示范:韩少功
分享例子:韩少功〈人在江湖〉节(录);
文学创作讲究私密性
诗-我
散文-我与你
小说、戏剧-我与大家;
-需不需要真实?
-可不可以真实?
分享例子:锺怡雯〈天下散文选?序〉;
东坡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间有云:皋
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以问苏出何书。答曰:想当然耳。
宋龚颐正《芥隐笔记》
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
真实中的变调(虚构的间入):
Fiction与Non-fiction
分享例子:
董桥散文演讲《城市文艺》二卷第五期(总第十七期)
2007年6月;
董桥:他要谈那个问题的时候把它扯过来,就变成那个场景,
他把玻璃摇下来回答那个记者,这个完全是写小说的笔法。
写小说的笔法﹕
讲究画面、生动(有力度的)呈现方法;
因为真实,就多了亲近;
除了画面,还有声音。
分享例子:
?叶维廉〈闲话散文的艺术〉《香港文学》创刊号
?杨牧〈亭午之鹰〉节(录)
?黄丽明《搜寻的目光——杨牧的跨文化诗学》;
欣赏一篇散文时,可以看看:
作者选择怎样表达:
「声音说」(角度、距离、情绪、气氛……)?「画面说」(聚焦、动静、想象、调动感官)?
还是巧妙结合两者?;
〈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八千里路梦遥遥,灞陵桥畔柳丝丝,恍见梦中人,招手迎郎返。
唐涤生《紫钗记?吞钗拒婚》
-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充满「我」的文章)丰子恺〈杨柳〉
●;
潘步钊〈从此萧郎〉
诉说:
由唐诗故事引出「一出阳关」,带入武侠小说中的
「从此萧郎」。「一出阳关」表达退休、转职的情感心思;从此萧郎暗喻「路人」的身份选择。
呈现:
利用画面:武侠小说中的场景、教学生涯中的回忆、诗句中的意象,描划个人的处境、选择与思考领悟。;
林黛嫚〈孤独的理由〉
诉说与呈现
-第二人称
-人物语言的情感诉说:她是我媳妇
-「你」眼中的造像:文首初见、湖边散步、简陋夫家……
-双镜头运用
-意在言外的:孤独的本质与理由、回家的路vs人生的路……
●;
教材考材
-人物的三种孤独:
1.生活上:(独居)
2.心灵上:(不为别人明白、与妻儿隔阂)
3.生命上:生命的基调、原乡、宿命
-双镜头运用
-「你」(作者、林黛嫚的)孤独;
小结
「诉说与呈现」是散文创作的两个重要
关注,关系着具象、画面、动静、节奏、
真实、距离、角度、情感等众多表达及
抒情的力度。写作时,固然需要注意﹔
教学时,也可指导学生从这些方面着手,就更能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