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诗歌鉴赏】2025高三5月模考试题精一.docx
文件大小:38.2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4.42千字
文档摘要

诗歌鉴赏】2025高三5月模考试题精选一

【诗歌鉴赏】2025高三5月模考试题精选一

浙江强基联盟2025年5月高三联考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苏轼

百亩新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

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纵饮坐中遗白帢[注],幽寻尽处见桃花。

不堪山鸟号归去,长遣王孙苦忆家。

[注]白帢:古代士人戴的一种丝织便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太守新开的古东池有百亩之大,紧邻城郭,给百姓增添了一处游览佳境。

B.无论是居住在此地的百姓还是经过此处的路人,都对太守的政绩夸赞有加。

C.太守常常把自己比作谢灵运,相信有能力把天下的江山治理得像永嘉一样美。

D.此诗是赠寄晁太守的,诗人对这位“造福一方百姓”的太守不吝赞美之词。

16.太守在兴州的心境实际上是矛盾的,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分析。

2025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扬州

[明]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注。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注]南朝:代指南京,南京是历史上南朝时宋、齐、梁、陈的都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写诗人极目远眺,“望”与《沁园春·长沙》中的“看”都有领起下文之妙。

B.诗歌第二句将“南京”称作“南朝”,增添了历史沧桑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怀古基调。

C.诗歌颔联描绘了扬州的自然景色,“半映”与“斜连”两个词语表现出了景色的层次感。

D.诗歌颈联以虚笔写景,将历史遗迹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

16.本诗尾联和《扬州慢》结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2025届湖南省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二首(其二)

[盛唐]王昌龄

骝马【注】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晚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通过骝马、寒月、铁鼓、金刀等意象,描写了一场战鼓刚刚敲响的惊心动魄的战斗。

B.王诗第三句和高适《燕歌行》中的“寒声一夜传刁斗”一句都是通过描写听觉表现战事的激烈。

C.马诗第一句中的“金带连环”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表现将士们那种风神俊逸、英武逼人的丰姿。

D.马诗第三句中的“卷旗”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半卷红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写偷袭战。

16.两首诗都有对“刀”的细节描写,侧面烘托了戍边将士英勇无畏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5届广东省高三年级5月联合测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五)

张惠言

长镵①白木柄,劚②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③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注】①长镵:装有弯曲长柄的器具。②劚:挖,掘。③诛茅:铲除茅草,典出于《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后引申为引退,结庐安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先声夺人,以“长镵”这一平俗的农具为意象,劚破满庭严寒,使人窥见春意,表现出春日乍到的生机,极具破空之势。

B.“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出词人对收获满目春色、满园生意的期待和欣喜。??C.“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以时间串联意象,营造出春日流转的动态美,隐含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喟,语言平实,饱蕴哲理。??D.下阕中词人有“便欲诛茅江上”的隐逸理想,但看到“空林衰草”的衰败景象便作罢,这里反用典故,暗示了词人入世的理想。16.本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观?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6分)

15D

202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联盟高三最后一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

向子讙

与赵正之宛丘执别,俯仰十有余年。匆谩相逢,又尔语别,作是词以送之。

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①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

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②。更看碧天如水、月